张爱玲的今生今世
“经得住繁华时的喧嚣,也忍得住落幕时的孤寂 ”
1920年9月30日,一个婴儿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西式豪宅中出生了,她叫张煐,也叫张爱玲。
张爱玲的祖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张爱玲的父亲虽受过很好的西式教育,但从小在奢侈享乐中度过,并没有为家族的兴旺做出什么贡献,到张爱玲出生的时候,张家已经渐渐败落。
张爱玲的父亲和母亲自结婚以来感情一直不好,后来两人关系彻底决裂,张爱玲的母亲便舍下一双儿女远赴英国留学。
家庭的不和谐对张爱玲的性格及以后的感情上的选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时,她便有了一个念头:她一定要找一个自己真正喜爱、并且也爱自己的男人,不要像母亲一样被一场无爱的婚姻毁掉一生。
小时候的张爱玲从小便显示出文学方面的的天赋,12岁时,便在美国圣公会所创办的贵族学校——圣马利亚女中发表了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13岁时发表了第一篇散文《迟暮》,尽管这些作品水平不是很高,但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得的。
1943年,23岁的张爱玲认识了上海著名作家周瘦鹃,并得到了她的赏识。在1943年至1945年间,张爱玲连续发表了多篇小说,包括《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一时轰动文坛,一举成名。
事业上的成功给张爱玲带来了名和利,也引起了一些不怀好意者的注意。也就在这期间,张爱玲认识了对她一生的幸福起着决定作用的人,时任汪伪政府宣传部长的胡兰成。
此时的张爱玲时年24岁,因为性格孤僻,在此之前没有恋爱经验。当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胡兰成来到她身边时,她知道她已经喜欢上了他,不久,两人便谈起了恋爱。恋爱中的张爱玲很幸福,也对他们的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
尽管她知道胡兰成有妻子,也是著名的“文人汉奸”,只是恋爱中的女人智商基本为零,又或者是她太爱他了,以至于她能够容忍这些,只是希望能与他厮守终生。
1944年,胡兰成与第三任妻子离婚后,在上海与张爱玲秘密结婚。然而幸福的婚后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两人结婚不到三个月的时候,胡兰成到湖北担任《大楚报》的主笔,开始了两人的长期分居生活。胡兰成刚到武汉不久,便勾搭上了医院的一名年仅17岁的护士,并与之同居。
1945年,胡兰成回到上海,在这期间张爱玲也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便质问胡兰成,胡兰成承认了。这件事使张爱玲大受打击,也让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随之破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胡兰成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他知道人民不会放过他,便隐姓埋名逃到了浙江乡下。
1946年,张爱玲由于心里还惦念着胡兰成,便只身前往浙江乡下,去看看她思念的人。没想到刚到胡兰成的住处,便看到了让她伤心的一幕,胡兰成再次背叛了她,与当地的一名孀妇纠缠不清。
张爱玲伤心之余回到了上海,但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她仍然将自己的稿费寄给胡兰成,以致胡兰成的乡下生活过的很滋润。
1947年,张爱玲终于醒悟了,她毅然决然地与胡兰成提出分手,她在信中写道:“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的很”。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始终没有和好如初。
1955年,张爱玲移居美国,并认识了大她近三十岁的剧作家赖雅,同年8月,两人结婚。
这段婚姻总体上还是和睦的,赖雅为人真诚善良,对张爱玲很好,给予了她真诚的关心与爱护。尽管因为某些原因,两人的生活过的很艰难,但对于张爱玲来说,她真正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
1967年,赖雅去世。在以后的三十年里,张爱玲独自在美国生活,几乎不见任何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晚年的张爱玲过的很是凄凉。
1995年,75岁的张爱玲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