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再见

2018-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予安101

      九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海子的《九月》吧。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人们总是爱用标签定义一个人,比如说起海子,诗人、自杀、悲伤、孤独,由于这些印象过于深刻,导致我们读海子的诗时容易出现曲解和误读。我看过几篇关于《九月》的解读,基本上都把诗歌理解为诗人孤独的宣泄,悲伤的流露,但是我却觉得,这首诗里孤独只是表象,真正的海子是深邃的,超脱的,纯粹的,写这首诗的时候海子只有22岁,可是我却仿佛看到了一个经历岁月洗礼的老人。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一股草原的风吹起,海子就这么轻轻的从空间、时间里把我们带了出来,开启上帝视角。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随着风的吹过,海子把自己放空,再放空。。。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在渺远的草原上,海子像一个旁观者一样,更加清晰的看到了内心的悲伤,并且逐渐脱离具体的情绪,进入了更加智慧、深刻的状态。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草原,远方,木头,马尾,此时此刻,海子看到的是真实,一个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真实的草原——世界。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诗人还是这样客观地冷静地看着这片世界,生与死之间并非全无联系,生命的凋零与怒放,此起彼伏,勾连交错,冥冥之中似自有天意。此时此刻,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诗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朗,突入彻悟。

      只身打马过草原。在看清了世界之后,诗人的内心释然而轻松,既然来到这世上,不防骑马观花,且走且停,做个潇洒过客。

      这是属于海子的孤独之语,这是属于九月的大彻大悟。《心经》有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段话完美地阐释了海子当时的感受,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对海子来说,诗歌就是他的信仰,他的救赎。他是诗歌的宠儿,当他如实的记录内心的感受,却无意识的触摸了宗教的力量,《九月》于是具有了神秘的魅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