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之理解孩子动作背后的意思

2023-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摸摸头开心点

    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为什么人是群居动物?因为需要归属感;为什么人要不断地创造价值?因为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被需要。孩子同样如此,他们也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只不过因为成熟度不够,理解和表达能力不够,他们只能做出该年龄段认为正确的行为。而且,孩子的行为和看法是基于他们理解的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产生的。

    所以家长应该明白,当自己的孩子做出你认为不正确或不恰当的行为时,不是他故意的,而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追求归属感或价值感,只不过局限于他的成熟度,只能做到这样而已。原来孩子不良行为背后实际上是因为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那为什么孩子会缺少归属感和价值感呢?因为家长。

    要想孩子做出改变,家长首先要做出改变“想让孩子做某些改变之前,家长应该首先考虑自己应该做点什么”。这句话是书中的观点。很好理解,要想孩子做改变首先得家长做改变。比如当你想要孩子八点准时上床准备睡觉,不是你反复叮嘱孩子到点了应该上床,而是应该考虑,我怎么做他才能上床睡觉,再比如你想要孩子在吃饭时别玩,不是你反复责骂孩子吃饭玩不对,叮嘱孩子吃饭不准玩,而是应该考虑,我应该怎么做孩子就能正儿八经吃饭;等等等等......

    如果只是想让孩子做出改变,那无疑惩罚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当你反复叮嘱无效时,你的耐心也几乎消耗殆尽,唯一能用的方式就是强制,惩罚。但是惩罚过后,你会发现孩子还是会犯,甚至还更加凶猛。像上面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而家长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做出改变,而应该想家长应该怎么做,孩子就会变得更好。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让他们承担应该承担的后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