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哲思文学

《当尼采哭泣》 | 与大师来一次直击灵魂的对话

2018-12-18  本文已影响9人  禅鹅馋大鹅

《当尼采哭泣》这本书出自心理学存在主义流派的大师欧文亚隆之手,讲述在1882年心理治疗萌芽探索期,发生在大师内心深处的拷问与治愈。那时的弗洛伊德还是个在医院实习的学生……

小说主人公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和维也纳名医布雷尔,友情客串里还有我们熟悉的弗洛伊德。虽然故事不是真的,但是故事里的人和他们的身份,以及一些信件的确是真的。更厉害的是,欧文亚隆得以在对话中模仿尼采的语言风格。我在看书时,已经完全忘记作者其实是心理学家,而不是个专职小说家……

打从孩提时代开始,我就相信生命是两个完全相等的虚空之间的火花,介于出生之前与死亡之后的黑暗当中。

名医布雷尔功成名就,但却深深陷于绝望,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尼采是不被当代人承认的哲学天才,患有严重偏头痛,布雷尔觉得这可能由心理因素引起,但尼采的内心坚硬到不能接受帮助……

两个人互为对方的医生,开展了一次灵魂的连接…… 不布雷尔以让尼采医治自己的名义来接近并帮助他,最后却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而且逐渐被尼采治愈。而尼采坚硬的内心,也因和布雷尔信任加深而缓慢打开,他最终得以说出自己真正的困扰,并获得解脱。这两个相当思想高度的人,中间发生的心灵碰撞,让我多次拍案惊奇。

书中探讨了大量存在主义议题,如“我是谁”“人成为你的存在”“苦难的意义”“什么是想要的生活”等等,话题虽抽象,但是是从二人的生活中很具体的议题为载体,并不难读。

我在阅读过程中一次次感叹心理治疗的力量:

你让我知道了我不是个怪物,以及我有能力感动人并被感动。以前,我只信奉了一半我对命运之爱的概念,我训练了我自己,听任我自己是比较好的用语,去爱我的命运。但是现在要感谢你,感谢你敞开双手的家园,我了解到我有选择权。我将一直保持孤独,但这真是一个差别,一个美妙的差别,去选择我所做的事情。命运之爱——选择你的命运,热爱你的命运。

逐渐深入并了解内心的过程是多么迷人:

尼采补充说,“我只是打算说,要完全与另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如果我们不能拥抱我们自身的孤独,我们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孤立的一面挡箭牌而已。”

人的思想是多么的微妙复杂,仿佛一架构造精美的仪器:

“我们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更多。”
“所有认真的思考者都考虑过自杀,”尼采指出说,“它是帮助我们度过夜晚的慰藉。”

看似简单的“真实”需要何等的勇气:

“责任?责任可以取代你珍爱自己的优先性吗?责任可以取代你本身对不受限制的自由探索?如果你没有完成你自己,那‘责任’不过是为了你的自我放大而利用他人的婉转说法罢了。”

“做自己”这简单几个字,实践起来是何等的困难:

“我的朋友,”他轻声说,“我无法告诉你如何去过不一样的生活,因为我如果这样做了,你依然是在过着另一个人所设计的生活。
“过得安逸就是危险。”尼采说我整个资产阶级的生活都在经历危险。我想他指的是我在失去真实自我的危险之中,或者,我在无法成为我的存在的危险之中。但是,我是谁呢?

人以及信任包容的“关系”可以如此具有疗愈作用,尤其是在应对一些困扰时候,那种“理智上都懂,但还是这么想”的状态,如果有了安全稳固的咨访关系,来访者才得以探索自己,去从心里真正地接近“理智”:

“在理智上知道某事与情感上接受某事之间,有一个鸿沟——一个巨大的鸿沟。当我晚上清醒地躺在床上害怕死亡时,我常常对自己背诵卢克莱修的格言:‘死亡所至,我不在彼。我之所在,死亡不至。’它真是无比的理性与无可辩驳的真实。但是当我真的在害怕时,它从来就没有用,它从未平复我的恐惧。这就是哲学无法达到的所在。教导哲学,在生活中使用哲学,这是非常不同的两码事。”

跟随大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也是对我自己的一种洗礼……

一些精彩书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