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影响——《直面骄阳》读书笔记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90人  傻璐璐
波动影响——《直面骄阳》读书笔记

第四章“观念的力量”谈到了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大智慧和“波动影响”。

大智慧。

灵魂的死亡、完全虚无的死亡和生前死后对称的两极是伊壁鸠鲁最著名的降低死亡焦虑的论点。

1、灵魂的死亡。

伊壁鸠鲁和苏格拉底的观点不一样。前者认为死亡后人的灵魂也死去,与后者观点相反。如果人的灵魂也死去了,就不会害怕死后的事情了。而宗教却希望人们遵守他们的规条,否则人们死后会被惩罚。加深了人们的死亡焦虑。

我今天才明白哲学存在是为帮助人们减轻痛苦。而我认为宗教也有这个作用。人类充满痛苦。

基督教的圣画像博斯的画作《最后的审判》,是一部极恐之作,描绘了地狱。我想,以后去国外看博物馆画展,可以把艺术和哲学一起考虑进去,会看得更明白。原来看是什么都不懂啊。

2、完全虚无的死亡。

伊壁鸠鲁认为灵魂和肉体同时死去,我们就感觉不到死亡。就是说,我活着的时候,感觉不到死亡;我死去的时候,我已经没有感受了。也没有害怕了。

我想到姑妈,想到大姑,大姑父,进生哥,还有我的身患重病的朋友。一想到姑姑走的时候,她是无知的,不知道自己的死,就好像睡觉一样,我心里觉得宽慰了一些。至少她没有那么痛苦。

3、生前死后,对称的两极。

是说生命就像一束短短的夹在黑暗中的光。

俄国小说家纳博科夫的自传《说吧,记忆!》就有说这个感受。

我们不怕生前的黑暗,却害怕死后的黑暗。我对于这点却是感觉有点复杂的。黑暗,一想起来就害怕。可是,如果生命是光,那照亮每个人生命的是什么呢?我这束光和其他人的光有多少不同,长短还是颜色?到底是什么?我的想象力不够了。

欧文亚隆会向来访讲这三个观点。

波动影响。

一个人别试图在人世留下名声。一切都转瞬即逝,无常。(这句话我并不太懂)

我想到电影《香水》。

“从她的朋友中找寻她的身影。”

“每个人死后在分子水平上又将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为未来的世界添砖加瓦。”

书中说到黑泽明在1952年的电影《生之欲》。讲造福他人和自己快乐才是生命的意义。

我想到昨天自己在儿童情商课上看到孩子和父母一起在课堂上的时候,他们之间爱火闪动,孩子可以安全地把心交给我,在父母在场的时候;父母也放下骄傲,暴露自己的疲累与自责,罪恶感,总之是脆弱。我造福了他们的家庭,这让我快乐。

我也到,姑姑的坚强,可以从我身上看到,我的坚强乐观,可以从儿女身上看到。这就是波动。

就连婆婆对我们的温和接纳包容,我也可以学到,在儿子身上继续接纳包容。这就是波动影响吧。

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去,就是波动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