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来了——援疆疏勒随想曲
踏上喀什广袤的土地,紧绷的心就落地了;踩着八一中学坚实的水泥路,抓狂的心就踏实了;见到了久违的援友们,冰冷的心就温暖了。我,又回到了战斗了一年半的地方,继续我的教育援疆之路。
正是初秋的天气,这里的降水依然稀罕,空气依然干燥,倒是皮肤清爽,不像东营的桑拿天,总是浑身油腻腻的。我已经与家人相约,明年的夏天,来新疆消暑度假,体验一下西域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的曼妙。但她们对这里近几年频发的暴恐问题,心里却是惴惴的。
这里的南边是雪山,皑皑的,北边是央布拉甫河,潺湲的,315国道横贯城东西,连接英吉沙与喀什,往西200多公里,与五国接壤,是中国最西部开发区,城东有这里的地标——张骞公园。
如今,貌似平静泰然的疏勒,历尽风雨沧桑,偶有沙尘的骚扰,依然人来人去,云起云飞,天清气朗,惠风和畅,人们生活在温馨、宁静、平和、淡泊的博大中,我们这些援疆人只是匆匆过客而已,贵胄、官宦、富豪、名士、酒侣、诗朋都是,这里的一切还是永恒的,这里的天与地、山与川、风与雪,这里的人,都将永恒。这里的美景、美食、美玉、美人,恬静、唯美,让人流连忘返。
得了,还是重入梦境吧,梦中畅游喀什人民公园、东湖、高台民居、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张骞公园······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是的,这里有历史的积淀,2500多年,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归汉中央统辖。我们今天的很多,粮食、瓜果、蔬菜,都在此后传入中原,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就成了瓜果的天堂,杏子、桃子、老汉瓜、西瓜、哈密瓜、葡萄、大枣、干果,瞧吧,满大街都是的,应接不暇,垂涎欲滴,芬芳浓郁,你不得不重新玩味“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的感觉。这里的古朴情调与淳浓韵味,让人品不尽、看不够、道不完,这里的大自然气息,如一温婉女子,温情脉脉,款款而来,使人流连盘桓,赞不绝口。
维族人禁吃猪肉,他们把猪肉叫大肉,只吃牛、羊、骆驼、鸡、鸭、鱼肉,以白面、大米为主食。饮食花样繁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抓饭、拉面、烤包子、油塔子、烤羊肉、牛羊肉汤,还有大小厚薄形状各异的烤馕。蔬菜主要有皮芽子(洋葱)、恰麻古(蔓菁)、胡萝卜、辣椒、豇豆、西红柿等。调味除盐醋外,喜用辣椒、孜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手抓羊肉、抓饭(炒米饭),不用筷子,直接用手抓食。也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属于你的美食,我的几个援友就吃过羊头,太味道了,大呼上当。
我们刚刚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发现,这里公路没有排水设施,屋顶不防雨,因为降水极少,房子多以土砖为建筑材料,少用甚至完全不用木料,房顶多穹窿顶或平顶,墙壁较厚,拱形门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较大,用来采光。屋内砌土坑,供起居坐卧,又有火墙、炉灶,以取暖、做饭。地上都铺着地毯,屋内多装饰民族图案。好多平房前搭一葡萄架做凉棚。
维族人的衣着比较讲究,不同的年龄穿戴不一样,年轻女性打扮相当时髦。很多女性无论冬夏喜着裙装,围大方巾。喜欢戴首饰,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
这里的人很淳朴、很善良、很好客。
多少风景入梦,多少心地繁华,走在大街上,思绪灵动,美好即收眼底。
看到这里满街的宁静、和谐,顿觉浑身轻松,如果再少些烦躁的喇叭声,再没有暴恐的烦扰,我甚至愿意终老此地了,即使烟雨飘摇,也能获得人生沉酣之乐。
夜里,我在八一中学的操场上静静地躺着,仰望清澈的星空,呼吸着洁净的空气,感受着温柔、祥和,体会着夜晚的清静,这里的山水草木,让人眷恋,寄托相思,这里的亲情,给人温暖,散去积郁。
这里的三年,真好!
这里的一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