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爷啊!春节要来了......
这些天大家是不是在掰着手指算回家过年的日子啊?离除夕还有多少天,离放假还有多少天?越是接近放假,心情越是焦虑!
未婚的要面对长辈们的热情关心。
“对象谈了没啊?”
“什么时候结婚啊?”
“去见一下你王叔叔家的孩子吧!品貌俱佳。”.......
催婚烦不胜烦!
已婚的以为能逃过被盘问的境遇,然而并没有。
“你们什么时候要小孩啊?”
“猪年是个很不错的年头啊!“
”孩子生了,我和你爸能帮你们带啊!”.......
连生娃都要催!
好吧,那结婚有小孩的应该可以远离这个舆论的漩涡吧!
不,你不能!
“现在政策好了,准备什么时候要二胎啊?”
“今年要准备买车吗?”......
天爷啊!想到这些,内心生出一股想要逃跑的情绪。
图源:来自网络
记忆中的春节,是街头巷尾的热闹和举家团圆的欢乐,鞭炮齐飞、美食佳肴,要有多享受就多享受。现在过节,我们要么是昏天暗地的睡,要么是三朋好友的酒肉聚会。没有仪式感的春节,让人顿觉无味,焦虑丛生!
春节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肯定不是令人窒息的盘问,它应该是小孩子们眼中的烟花和成年人眼中的富足。可是,现在的春节好像已经变味了,连打开它的勇气和方式都似乎欠缺了些。
正确打开过年的方式,应该是从一碗腊八粥开始。
前一天晚上将所有的材料准备好,在半夜的时候开始煮,然后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制完成。长辈们会将带有虔诚祈愿腊八粥盛给孩子们吃,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的成长。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才正式步入了年。
图源:来自网络
各家各户开始置办年货,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的准备着一切过年的食材。越接近除夕,越忙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记忆中,过年的小吃零食都是自己家里手工制作的,麻花、酥饼、糖糕.......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家人一起围坐在一个桌前捏麻花,爸爸揉面,妈妈擀,我们则在一边拿着面团捏着奇形怪状的东西。终于捏好了自己想要的人偶,才跟着妈妈学捏麻花。等到所有的面团捏完,爸爸就会拿出一口大锅,然后架起劈柴,冷油入锅。等到热油沸腾的时候,我们会无比虔诚地请父亲将捏好人偶放到油锅里面煮,期待满满看着它们成型出锅,然后拿出去向伙伴们炫耀。
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这种快乐总是来得很简单!
图源:来自网络
现在,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超市买回来的,虽然制作的工艺远比自家的好,但是却没有一家人一起做出来的让人记忆深刻。有时候总会感觉时代的进步并不是真的“进步”。你看如今婚姻的缔结并不单纯是因为两情相悦,其中有了太多的世俗利益牵扯,回家过年似乎也变成了一种应酬,应酬式见亲戚或者是见相亲对象。
说故土难离,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对家的眷恋合该是最深沉的。春节祭祖对他们来说是最庄严的存在。记得鲁迅先生《祥林嫂》中有一段关于祭祖的描述,各种贡品精心的准备,对待缅怀祖先不敢有一丝马虎。可以不知道自己将会去向何方,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来自何处。
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年夜饭,每到那个时候,长辈们都会赶最早的集市去购买材料,然后家里的女人们就会掌起大勺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大家齐齐整整的团聚在一起,才算是对去年的告别。
大年初一拜年
大年初二开年
大年初三烧门神
.......
这样的仪式感早就丢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洪流中,真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年没有“年味”!
如果当有一天我们子孙后代们不再过“春节”,不再饮水思源,那将是多么可怕未来!
———— / END / ————
智能化生活分享!
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