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真的需要穷养吗?
王筱雅
在微信妈妈网上看到一则小案例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题目是《当穷养的儿子遇上富养女》。
案例是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家穷养的儿子遇上朋友家富养的女儿时的经历。
她讲述:“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大概是在儿子三岁的时候,我听说了这个育儿观念。是的,和所有初听此话的父母一样,我理所当然地认为,穷养儿子,就是要让他体会生活的艰辛,多吃苦,让他有奋斗意识;富养女儿,就要为她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培养温柔、高贵的品质,这样长大以后,才能创造有品位有情调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父母正自觉或不自觉地按此方法,对自己的孩子施以影响,可是,很少有父母想到未来若干年后,当自己穷养的儿子遇到一个富养的女孩,会产生怎样啼笑皆非的矛盾。
我提前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先说我家的基本情况吧。我家属于经济状况尚可的家庭。先生经营一家模具公司,我全职带儿子,不算大富大贵,却也没为钱犯过愁。但我坚决奉行“男孩要穷养”的理念,几乎没给儿子买过昂贵的玩具,好像就在他四岁生日时破过一次例,给他买了一辆遥控小汽车。穿着上都是小店淘来的外贸品。上了小学,我告诉他,我们家不缺钱,但这些钱是爸爸挣的,所以给你的零花钱不能乱花。如果要买课外书或是给同学买礼物,必须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就是洗个碗五毛钱,扫次地一块钱,等等。
应该说,我的教育还算是成功的。儿子不贪慕虚荣,接人待物相当有分寸,自控能力也非常强,学习几乎不用操心。用我妹妹的话说就是:姐,你这一辈子不上班,不挣钱,但你培养的这个儿子,就是你最出色的成果。
事情源于春节期间和女友的一次家庭旅行。
女友的女儿比我儿子小两岁,当时开玩笑说两家是要做亲家的。但计划不如变化快,在她女儿两岁时,她先生因为工作调动,全家迁至深圳。但我们经常通电话,聊育儿经,偶尔她也借出差杭州的机会,来看望我。当我把“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的话告诉她时,深得她赞同。
事实上,后来的电话聊天中,她经常告诉我,她又带女儿去香港了,给女儿买了限量版的芭比娃娃,买了gucci的童装……她女儿也时常在电话里甜甜地叫我阿姨,听得出是个见过世面、不怯生的小丫头。
去年12月份,她兴奋地打电话给我,约我春节去三亚度假,笑说两个孩子有些年没见了,趁机让他们培养培养感情。
哈,当时我想,培养感情只是玩笑话,两家找个机会一起聚聚才是真。所以,说服了先生后,我们两家决定去三亚过春节。
因我空闲时间多,女友说由我来安排此行的所有事宜。说实话,三亚的好酒店确实很多,但六天假期都必须住五星级吗?我征求儿子意见,儿子说干净舒服就行。于是,我决定住四晚家庭旅馆,住两晚豪华酒店。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女友的支持。
先到的我们在亚龙湾的家庭旅馆迎来了女友一家。寒暄过后,小公主非常冷静地环视了一下房间,说:“我们怎么住这里呀?”
我笑着跟她解释说,这里非常干净,而且离椰梦长廊很近,去沙滩也很方便。可小女孩不满地说:“这里没有waiter(服务生),没有游泳池,也没有早餐……”害得女友连忙打圆场。
其实我也没在意,心想家境优越、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有理由要求住得更好一点的。可是儿子替老妈打抱不平了,他私下跟我说,要不是初次见面,他早就让女孩子自己去找酒店了。
这才是开始,后面几天的情形几乎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两个不同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太多的事情上有着太多的分歧:每去一个地方,儿子都想坐公交车,可女孩就是打的;儿子想去吃海鲜大排档,可女孩就是觉得不卫生……就算是一处海景,女孩子会发出“想要盖幢房子”的感叹,儿子却在一旁笑她太矫情。
幸好两家大人心态还好,认为孩子之间怄怄气是正常的。后来我跟儿子说,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尽量听从她的意见。儿子还算听话,尽管心里有意见,但行为上还是尊重了妹妹。
度假的最后一天,两个孩子发生了口角。
那天,我们逛的景点叫天涯海角,附近有个超大的土特产专营店。我们想顺便买点特产带回杭州。已经逛累的女孩子明显不想去,她说:“拎着这么些东西回酒店累不累啊?去机场买更方便啊!”这话明显是针对我们说的,儿子有些不服气,说买不买是我们的事情,你有钱就去机场买!
无趣之下,女孩子认真又天真地说:你这样吝啬钱,小心以后找不到老婆哦!
儿子想也没想,回了她一句:你这样的娇气鬼,才没男人会娶你!
机场告别时,我跟儿子说,这一路过来,妈妈发现你有时候有失男子汉的风度,是不是应该向妹妹道一下歉?小女孩小嘴一撅,说:“口头的道歉太没诚意啦!你得买件礼物哄我开心才行!”
两家的旅行就在两个小孩之间的拌嘴加玩笑中结束了。
我想起钱钟书先生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跟一个人结婚,就先跟他去旅行。我跟儿子说起曾经的娃娃亲,儿子正儿八经地说:妈,你可别害了我,这样的女孩我可HOLD不住!
这次两家的家庭旅行中两个孩子的表现,令我感慨奉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弊端。拿我儿子来说,现在看来,他是一个勤俭、自律的男孩,但也随之附带了过分严谨、不懂适度享受生活情趣的缺憾。而女友富养的女孩子,虽然有眼界懂潮流,将来不会被男人的小恩小惠所蒙骗,但她同时也要直面自己因此而养成的骄娇二气,否则将来即使遇到心仪的男孩,其性格也会成为相处的障碍。
所以,“穷养男孩、富养女孩”现在看来也许没错,但等穷养的男孩遇到富养的女孩时,家长才会发现自己错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开始深思,什么叫穷养?男孩子真的需要穷养吗?如何养才是正确的?
我膝下一子,一直以来,我从不曾在意过是要穷养,还是富养孩子,以我的经济状况,我是用不着考虑源自物质方面的穷养,或者是富养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我秉着尽自己最大能力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没有太宽裕的钱让孩子去挥霍,也不会为自己尽最大努力可以让孩子得到物质的满足而不去满足他,孩子在物质方面,也不是个随便挥霍的人。因此,我从不考虑孩子要穷养还是富养的问题。
学校一同事家小孩跟儿子是同岁,他的老婆好几次都跟我说,我家小孩吃穿花费太多了,她说:她常跟她儿子说自己家很穷,没有钱,所以从不给孩子买好的衣物,极少给他零花钱,从不带孩子出去玩……每次说起这些,我都笑笑不回答。
说实在的,我从不认为对着孩子哭穷是好事,一直觉得,生下孩子,就该力所能及呵护好他,这是我的责任。
我不敢说自己是个成功的母亲,但我却能问心无愧的说,作为母亲,我一直尽心尽责。
记得还看过这样一个故事,题目叫《五毛钱》。这是一位男士讲的:
那年暑假,两个女同学到他家串门。他们坐在一起聊天,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与同龄女孩交往。
后来,女同学提议去街上转转。他身无分文,便去找母亲,希望给他一点零花钱。
妈妈不肯给。
他一再恳求,哀求。最后妈妈掏出五毛钱,“拿去!”
他弯下腰,捡起那五毛钱,和女同学上街了,请她们一人喝了碗大碗茶,就各自散去。
当年的男孩子现在30多岁了,大学毕业,经济独立,也早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他一直不肯结婚。
他不结婚,也不回家。他知道他的父母非常孤寂。但目前他只想这样过,不结婚,不回家。他说,这一切都源于那扔在地上的五毛钱。
这个故事,看不出这个家庭的经济的真实状态,但是能感受到的只是一种“贫困”。这种贫困不是说家庭的经济,而是一种精神上所表现的贫困。
当孩子合理请求一些金钱要求的时候,父母上述的反应,就好像在说,我没有一点钱,你怎么还找我要钱。
可是对于小男孩来说伸出手,向妈妈要一点零花钱,是因为这个青春期的男孩子知礼体面有教养,他知道朋友来访应热情相待。在他伸手那一刻,在他心中母亲的形象还是完整的,是他可以伸手的人。母亲掏出五毛钱扔给他,呵斥他“拿去”,至此一个男孩的尊严已经体无完肤。
而最最屈辱的是他不能拒绝,他需要这五毛钱,两个不明就里的女同学还在外屋等着他,期待一场愉快的同游。当他弯腰捡起这张纸币,他一定听到了尊严碎裂一地的声音。他的内心也就此四分五裂了。
五毛钱就这样严重影响了他成年之后的生活道路。从伸手要零花钱,到弯腰捡起那五毛钱,客观时间只有几分钟;在他的心理时间上,漫长如整个人生。儿子心中翻腾的一切,那位母亲从头到尾全然不知。
我不禁想,如果这个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的一切源于当年的五毛钱的话,她会是什么样的心痛?
在做母亲的路上,谁都不曾有过经验,都是磕磕碰碰,摸着石头过河,我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儿子,很多时候,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做妈妈才是对的,所以妈妈做错什么,说错什么你一定要体谅妈妈,你只要记住一点,那就是妈妈爱你,就好。
有关穷养的解释,有资料这样解释:好多人认为“穷”养男孩,就是控制孩子的花销,不要给他太多的享受,以免惯坏他,这样的理解较为片面,和我们所说的“穷”养有一定的区别,我们认为“穷”养男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穷困”和“艰苦”的切身感受,对孩子意志、品质、性格、心态的磨砺、锻炼和培养给孩子带来的价值。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穷”养男孩,并非是要男孩吃糠咽菜,忆苦思甜,让男孩承受不必要的非人折磨和痛苦,而是让父母减少对男孩的娇生惯养、包办代替,让男孩从小多一些经历、多一些锻炼,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性格……
读了这段文字,我没觉得此“穷养”就是彼“穷养”了。这段文字对穷养的解释为:不娇生惯养,不包办代替,让男孩多些经历,多些锻炼,培养坚韧、顽强的性格。也就是说,文字观点:穷养孩子跟给孩子钱多钱少是没有关系的,不是吗?可是这就叫穷养?穷孩子什么?要让他吃苦?要让他磨炼?要让他多些经历?孩子身上很多钱他又能怎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感受到生活的磨难呢?
要让孩子吃苦,让孩子磨炼,让孩子经历,很简单,让他没有钱他就感受到了……那这又能说跟钱没有关系吗?
我从教二十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越穷的家庭,孩子越不会读书,越不想读书,父母越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所谓的人穷志短!反之,经济相对宽松的家庭,孩子越懂得珍惜,越懂得读书,越有教养……或许我的观点是偏执的,可我的这种感受在我们身边却是大家都有的共鸣。
其实,我觉得,孩子的教育,因人而异,因父母的认识而异,我不赞成什么穷养,富养的观念,我只觉得,为人父母,在生活中就该力所能及的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的条件,在精神上就该给孩子多些陪伴,多些鼓励,多些蹲下来倾听的习惯。
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生活的简单,快乐,健康,平安,可以尽他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自己的生活努力,负责。当有一天,我不能给他呵护了,他还能顶起属于他的那片天空就行,我也绝对相信我的孩子一定可以比我这一代生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