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六十
六十、范晔著《后汉书》
公元389年,范晔出生在一个有名望的世族家庭,祖籍顺阳(河南浙州)人。祖父范宁是东晋著名经学大师,官至豫章太守。父亲范秦入宋后,拜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开国勋臣。范晔的母亲只是父亲的一个妾。碰巧,母亲又把他生在厕所里,前额被砖头所伤,家里人管他叫“砖”。处于庶子地位的范晔经常受到鄙视和嘲弄。
幼年时期的范晔,用发奋读书来排解压抑在胸中的痛苦。他自强不息,博涉经史,善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在地方上很有名气。但是,嫡兄嫉妒他的才能,父亲也不喜欢他,便把他过继给了从伯父范弘之。
成年之后,范晔做过一些小官,宋文帝元嘉初年,他官至尚书吏部郎,开始有了参加朝会的机会。
范晔性格倔强,讨厌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的狐媚之风。他弹得一手好琵琶,还能谱曲。宋文帝屡次暗示,要他演奏几曲,范晔却故意装傻,不愿讨好皇上。有一次,宋文帝大宴群臣,乘着酒兴,对范晔说:“我想唱支歌,你给伴奏伴奏吧!”范晔只好答应。但等宋文帝一唱完,说什么也不肯再弹了。
范晔曾做过彭城王刘义康的僚属。刘义康母亲去世时,他应邀去参加葬礼。在出殡的前一夜,范晔和几个好友凑在一起喝酒,喝得高兴,竟忘记了利害,推开窗户,听挽歌为乐。刘义康得知此事,非常恼火。就把范晔打发出京城,贬到宣城去当太守。
范晔在宣城当太守,潜心研究后汉历史,以史自负。他不满意诸家的著述,决心写出一部体例更新,文笔更美,有独到见解的后汉书来。于是他广招门徒,采集《东观汉记》等各家关于后汉史事的著作,删烦补略,依《史记》、《汉书》的体例,开始撰写《后汉书》。
时年三十四的范晔,倾全部精力,勤奋写作,只花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后汉书》的十纪、八十列传,即该书的大部分内容。范晔写《后汉书》为的是“正一代得失”,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因此特别重视史论,采取“论”和“赞”的形式,明文评论史实,阐述自己的见解,继承了司马迁开创的“通古今之变”思想。
范晔写《后汉书》采取先人现成的纪传体例,又不完全照搬,创立了《烈女传》、《文苑传》等许多新的名目,还创立了“逸民”、“独行”、“党锢”、“宦官”、“孝子”等列传,准确地概括了这类史实,条理了一代要事。范晔在《后汉书》里,遣责了君主滥用权力、喜怒无常的恶习,赞扬反对恶势力的人们,赞同官逼民反的看法,宣传无神论的思想。
《后汉书》结构严谨,精意深旨,以文采著称,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把《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宋文帝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范晔迁任左卫将军。吏部尚书何尚之向宋文帝说:“范晔志趣异常,应调出到广州去当刺史。如果在朝廷发现作恶迹象,就不得不动用刑戮了。”宋文帝说:“方才诛了刘湛,又要调出范晔,人们将说你等不能容才,说我轻信谗言。我们都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会有什么害处。”遂没有同意。
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范晔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参与机要,为宋文帝所亲信。第二年,范晔与员外散骑侍郎孔熙先以及太子舍人、范晔的外甥谢综等密谋拥戴彭城王刘义康为帝。密谋泄露后,范晔被打入监狱,准备一死。在狱中写诗曰:“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
公元445年12月,范晔、谢综、孔熙先及其子弟、党羽都被绑赴刑场处死。范晔的母亲边哭边责备,用手击打范晔的颈部,范晔脸色不变。范晔的妹妹及妓妾来向他告别,范晔悲涕流涟。在旁的谢综说:“舅舅,夏侯玄为晋景王所杀,颜色不变,你还不如夏侯玄!”范晔遂收泪而止。
范晔死后,官府去登记、没收其财产,发现范晔的妓妾穿着简朴,母亲住的房间也很简陋,弟子冬无被,叔父单布衣,唯有乐器服玩珍丽,还有一个装滿柴草的厨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