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关爱
感谢您出现在我的人生中,为我的人生写下了美好的序言。
——题记
一瞬间又是一段回忆的过往,一转眼又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们像一个在大海中前行的帆船,总是期望前方会有一座璀璨的灯塔来照亮我们这一叶扁舟,我们像一个迷茫的孩童,总是期望前方会有人为我们指引方向,还好您是那个愿意照亮我人生路途的灯,还好您是那个愿意为我指引方向的人。
那时的故事停在操场,铭记的誓言镌刻在桌上,语文书上流露的时光,还有您告诉我的方向。
“胡皓彦,不要睡觉,能学一点是一点。”
在小学六年的时光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于老师的嘱咐。于老师是我们六年时的语文老师,在里她是最严格的。于老师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听于老师说她自己教书快三十多年。
于老师戴着一副眼镜,头上也有几丝白发,尽管如此依然一丝不苟的教书。课堂上于老师会为我们讲解文章的重点,给我们分析考点和解题方法。
记得六年级时,我几乎都不听课数学,但是除了语文以外。于老师是我们所有科目老师中最苛刻的老师,上语文课的时候我不敢趴在课桌上睡觉,生怕于老师时不时的用书本把我打醒。也没有人敢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吵闹,于老师每次上课时全班都会迅速的安静下来。
于老师除了教我们语文以外,还兼任品德老师。每周的星期二下午第一节课就品德课,也是每星期唯一的一节品德课。于老师很少给我们上品德课,有时品德课都改上语文课。
每当上数学课和英语课时只要我听不进去就会看小说,时一次去书店的机会让我购买了一本卢思浩的小说,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看书。整个学年除了上语文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其他的课程仿佛都在看书,睡觉,写小说。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的作文和文笔有了大大的提升。对于老师而言我的作文是我身上的一大亮点,还对我说只要坚持写就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从那以后于老师对我的鼓励与希望成了我义无反顾一直坚持写下去的理由。
一次偶然的机会,于老师在班里向我们宣告一个消息:县教育局举办了一次征文大赛。当时的我没有丝毫的踌躇,直接举手向于老师报名参加征文大赛。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从下笔书写再到修改,然后整理成电子版发到教育局的邮箱里。
过了一段时间,征文大赛落下唯幕,成绩也将破晓。很遗憾我的征文并没有入选,我有点沮丧,于老师安慰我说:没关系,继续加油,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结果无论好坏都是最好的收获。
她像我人生中的一盏不会熄灭的台灯,照亮了我光明的前程,她像我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那种无私的力量寖进在我的故事情节里。人生就如同小说,每一个角色都是提前设定好的,还好有你让我的故事情节更加精彩。
时间一晃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慢慢的我写作能力渐渐有了提升。每当下课时,我总会抽出一点时间写写随笔和文章。
我喜欢上于老师的作文课,我爱上了文学与阅读。六年级下学期我几乎坚持每天读书写作,于老师在班级里布置的每一篇作文我都尽心尽力的完成。依稀记得那一次,我的作文在班级里被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朗读那抑扬顿挫的嗓音直冲心扉,当时我心中的那份自豪至今还念念不忘。
海海人生,不期而遇,不辞而别。或许正是因为你的出现才让我更好的面对磨难与挫折,人的一生未必来日方长,所以才更要感谢你,因为你的莅临才让我的人生变的有意义。
在距离毕业的前段时间,于老师告诉我学校又举办了一次征文大赛,于老师想让我参加,我当时就答应了。一个星期的努力,我在于老师的指导下成功的完成了这篇征文,向教育局投稿以后,自己就慢慢的祈祷征文能被入选优秀征文奖。
六月的到来,让我给过往的时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想这六年的时光有悲有喜,像是一段短暂而精彩的旅行。拿这那张平淡无奇的毕业照,心里又想起了那段有你们的日子。
上了初中以后因为学业繁多也早就忘了征文的事情。2019年年末我随刘老师又来到了小学学校的南校区,因为学校组织了一场跨年元旦晚会所以刘老师就带我去参加。到了已经告别许久的校园,踏上那片我们曾经奔跑过的操场,望去那已经刷上油漆的教学楼,仿佛昨天的我们就在这里嬉戏玩耍爽朗的笑声隐隐在耳边回荡。
在元旦晚会上,我见到了许多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也和于老师有幸的见面。在晚会上于老师喜笑颜开的告诉我,我写的那篇征文获得了优秀奖,那时的我有说不出的高兴与感激。
我知道这个奖状的背后不仅有我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于老师的细心指导。
当我拿到了那张于老师亲自给我的奖状时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
时光走走停停,黑夜和白昼不停的在这座小城里交替。春暖花开,夏语缠绵,金风送爽,白雪银装四季的流逝,让我早已忘了你的模样,但是那年的时光还在我心中流淌,那份有您的关爱还在我心中荡漾。
时隔半年,我再次和于老师相聚在小学的老校门前。我手拿着我人生中的第一本自传——《风雨兼程的你》,让于老师阅读,于老师轻轻接过我的书一页一页的细读,她那时的笑容就像那年告诉我得奖时一样。
或许我的人生就像一篇平淡无奇的文章,还好有您的修订和批改,才让我成为了一篇佳作。但愿往后余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够想起您那年曾教过我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