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校长谈创业

灵魂拷问:你确定你适合创业吗?

2019-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创哥qcj

写在前面:我是黄娱洋,江湖人称黄校长。从一个毫无家庭政治背景、经济基础、社会资源和权利的草根大学生,到一个旗下有二十多家公司的“别人口中的成功人士”;一个一直在创业一线的持续创业者;一个永远活在梦想和拼搏里的追梦人。今天,想要给准备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你,说说心里话。

今天黄校长想跟大家聊一聊的是:你适合创业吗?

这个题目我想了很久,应该也是经常自问的一个题目之一,但似乎我无法直接回答。简单回答,肯定是不负责任。直接回答yes和no,更显得自己太鲁莽。我希望能够面对这个题目,去思考和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这个分享能帮助各位创业者更好理解这个逻辑。

案例


在黄校长的创业过程中,我接触了很多优秀企业,也接触到了经营中碰到困难的企业,其中有几个案例,到现在记忆犹新,这几个案例也给了我一个全新对创业的认知。

第一个案例是,这位创业者算是一个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称其为专家或科学家应该也是没问题的。该案例中的主人公在自己公司产品的研发上投入不小,大概有大几百万。经过几年研发,眼看发展机遇来临,一个上市公司的大单子即将落地,从形式上分析,这个单子肯定就差最后一步签约了。为了在交货时能够赶上进度,该专家估计也是想了很久,为了能让资金快速跟上,不知从哪里借来了高利贷。进货、生产都稳步前行。可是,路有不测风云,该上市公司大单子的直接负责人更换,导致项目中断。后来,该专家失联,我想就算不失联,要想经营下去也会很困难。

第二个案例,更让人深思。

公司产品和硬技术非常好,该创始人曾经是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总经理,之前的公司没股份,为了更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放弃了原有工作,接替了这个新公司,角色转变成了创始人之一。接手后,第一年第二年都开始有大收入进来。第三年由于项目太大,原有资本更本就无法满足发展诉求。加上合作方是上市公司,客户是某区域的government。

原以为一切都是顺风顺水,大量集资发展,自己也是把自己所有个人资产全部投入,也借了部分小贷。可是发展过程中,就是出问题了,资金无法回笼。现在该公司大部分员工离职,同时还有一部分员工开始起诉,索求赔偿等。创始人见了我就一句话,下辈子再也不创业了。

创业失败的案例,我想我们回顾下中国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里很多以前熟知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名字(如:太子奶、乐视、小马过河等等),今天早已经离我们远去。

继续创业的选择

这是两个具体在经营过程中看到的有问题,且难以逾越的创业企业,可能后续的生存和生命周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同时也经常向一些成功的企业家请教,如果让你选择再次进行创业,你会继续进行创业吗?某上市公司董事长,应该算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当问及目前的创业状态后,他的回答是要知道这么艰难,打死我也不会做了。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的这中痛苦估计只有自己知道,而他人也只看到了这些成功的光环,却从来没看到过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黄校长也经常听到有些企业家是几起几落,最落魄的时候,跌入低谷,基本是倾家荡产,又从头开始,我们熟知的史玉柱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了。当然,这个问题,肯定有不同的答案,有些成功创业者,问他们还会创业吗?回答是肯定和坚定的,肯定还会继续创业,不过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换些方法和路径。


勇气之外,创业还需要什么?


本文的题目是你适合创业吗?前面的一些分析,可能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你还会创业吗?你还有勇气去创业吗?而没有真正分析你是否适合创业。下面黄校长就此来表达些我粗浅的观点和看法。其实你是否适合创业,只有自己最清楚。

针对题目,我们还是有必要问问,你是否还有后顾之忧,你是否真的理解了创业,真的明白创业是九死一生,你还要勇往直前。在这股创业大潮中,你是否认真做了自我分析,而不是一股脑的只因为创业光荣就去创业。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是非常危险的,这也极有可能让失败一直挫败你最后一点的成就感。还有就是对创业思维的理解不足,你为此支付的可能不仅是金钱,更有青春。

你是否适合创业,从现在来看,就是你是否有有足够的自我挑战能力,有勇气去整合所有企业发展需要的资源,有足够的魄力不断突破自我认知,碰到所有困难和委屈还能够认死理的继续往前,碰到危险的过程中,能够静心思考,而不会去失联,还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协助你去解决这些问题,等等... ...如果这几个简单问题你都认为你想的足够明白了,我想至少你可能是适合创业了。

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决心)

the  first

下定决心,非干不可,同时清醒的认识到创业的艰难,创业真不是单纯的爱好,更不好玩,这需要你对这个行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和资源。创业是一种修行,创业是一种磨砺,更是一种自我突破,而不仅是希望靠此来自我炫耀。

当然也有人说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点我也很认可,至少把创业当成生活方式的这种认知,是很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创业可能是你要放弃原来的高薪,放弃你原有的一切,一切从基础开始,这个过程中,就像怀孕一样,要经历这个初创企业从怀胎到长大的过程,如果自己没想清楚,没有足够的决心,我们真的很难以坚持下去。

2.对自己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认识)

the  second

没有人是万能的,对于创业者来说,更是会发现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自己的能力总是离自己的诉求和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基本上所有的创业者都要经历一个较为痛苦的蜕变期,不会营销的要学营销,不懂战略要学战略,不懂财务要学财务,不愿意搞政府关系,你也得逼迫自己从头开始。喜欢不喜欢不重要,企业需要不需要才最重要,在创业初期,我们很多时候,可能都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不断的在蜕变。

喜不喜欢不重要,企业需不需要才最重要~

创业阶段,可能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不断在蜕变。

比如我其实严格说来也是技术出身,做了多年的教育机构,和政府打交道的经验无,也不懂如何和政府打交道,那就硬逼着自己上,不断琢磨和自我突破,其实发现政府人员中很多是非常优秀的,慢慢的你也就掌握了这类的工作技巧。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优缺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和资源,自己是否有能力搞定,如果自己搞不定,是否有能力把相关牛人纳入麾下,还要容忍他们和自己的不同之处,并与之并肩作战,一起前行。

3.社会资源是否足够

(资源)

the  third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的社会资源是否能够帮助你找到你企业发展中需要的资源,社会资源不足时,企业可能有时难以找到自己的突围点。

有个校友企业的技术不错,在他的领域中,可以说是佼佼者,但最难的是他要花足够的时间去突破市场,而这些市场基本上以上市公司和体量较大的国企为主。在整个产品市场初期,该企业没有找到能够直接通达这些精准客户的方式,靠陌拜的方式很难以打开局面。

同时,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销售过程中的方式有问题,后来多次和创业的校友沟通,一方面调整了销售战略,结合陌拜+技术现场服务方式快速赢得客户心智,二方面几个校友协助打通了几个典型客户。目前该公司的销售已经开始了较大的升级。这还只是一个方面的社会资源,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社会资源需要我们协调,所以我一直强调企业家一定要掌握足够的社会资本力,暨就是企业需要什么资源,能够较为快速链接上这些资源的能力。

4.行业、市场和产品的理解

(认识)

the second

这三个问题,应该是最基本的创业准备:

1.行业的深度了解,了解市场是否足够大?

2.技术壁垒和技术前沿是什么,行业的市场天花板有多大,有没有达到饱和的状态(虽然市场永远不可能饱和)?

3.竞争对手的情况如何,运营模式,竞争者的优缺点,融资状况等。

除此之外,还要深度对自己产品进行分析,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分析自己如果开始,要怎么样去做?拿什么来面对对手的抗击?是资本、还是公司文化?团队、还是运营模式?自己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性价比到底如何,自己的产品有哪些竞争优势,自己的整体商业能力是否有机会赢得客户等等……所以,通过竞争对手的分析,搞清自己的产品现状才是最重要的。

5.资金能否跟上?

(资金)

the fifth

创业一方面离不开人,还有就是离不开money。创业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钱产生敏感性,公司的资金能用多久,现金流如何,下一步融资的方案,公司的现状与资本的诉求差距在哪里,自己公司是否构成了闭环,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融资。在能活着的基础上,我到底需要多少钱,什么样的钱能够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是基本的问题。有些企业我们看到出现问题,其实就是对资本的认知过分自信,或者对资本没有更好的理解,需要融资的时候错过了融资时期,该出手时过于墨迹,错过了最佳投资阶段等等。一句话,创业者要不断的跟进自己的资金现状。

6.你会团队管理吗?

(管理)

the  sixth

估计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如果创业之前,没有过任何的团队管理经验,这毫无疑问会是个棘手的问题。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务必有一支能战会战的团队。仅靠个人单枪匹马的时代已经早已过去。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这也说明了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正如红杉资本沈南鹏经常说的,一看人,二看行业,三看模式。首先看团队是否靠谱,这个团队是否有能力在这个行业里撕开一道口子,这个团队是否是一个善战的团队。而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你是否?

如果这些问题基本都能很好的回答,且觉得过于初级,那我可以说,你适合创业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