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与书王小波读书

没有“黄金”的《黄金时代》

2017-02-23  本文已影响389人  笑流苏
文/笑流苏

有些东西我们很喜欢,但是失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有些年代我们很怀念,但是失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每个年代的人都有他们的黄金时代,但是那些黄金般的日子却再也回不来了。

看完《黄金时代》,看完王二的二十岁——《黄金时代》,三十岁——《三十而立》,四十岁——《似水流年》,以及他年轻时的爱情——《革命时期的爱情》,中年时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感觉他的文字很平白,很纯洁,像是一个小孩和你聊天,给你讲故事,一切都直言不讳。并且还感觉到他的作品是介于真实和虚构中间的,王二很可能就是小波,小波也可能就是王二。正如庄周梦蝶一般迷离!

“黄金时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但是正因为在一个疯狂的时代,所以一切疯狂都无比正常。同时,“黄金时代”也是一个空虚的年代,当一切人与事都成为一种程序,甚至连疯狂都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程序时,那生存的意义就完全被剥夺,一个人剩下的就只有两件事——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等死。所以,疯狂与空虚同生,疯狂之于空虚正与生死相同,活着就是疯狂,死了就是空虚。到那时那个“黄金”的年代却是疯狂和空虚同生共存,这就正如一个人既是活着的也是死了的一样。虽然难以理解,但是他却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存在既是合理”。

与上述相同,同样难以理解的还有小波(请允许我这样称呼,因为在我心中王小波总是像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一样对我平淡的讲述一些我们看来不平凡的事。)的作品。他总是用一种近乎孩子的口吻叙述一切发生在他身边的人和事,即便我知道这些“人和事”很多都是虚构的,但是我还是期望作品中的王二就是王小波。我想我的一厢情愿也是很多喜欢王小波的人通病吧!当你极度喜欢一个作家时你就会不自觉的将作者想象成他作品中的人物,这其实和很多作家写作时常常将自己幻想成主人公是一个道理吧!

刚开始看小波作品,是从《黑铁时代》开始,第一印象只是有趣、好玩,诸如他的《绿毛水怪》、《这是真的》等。待到看完《黑铁时代》,我发现我喜欢上了小波,这种喜欢就像王二对毡巴的喜欢,只是深深的喜欢却说不上原因。然后我就开始上网搜小波的书,然后开始疯狂购买,然后我的书架上就多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沉默的大多数》等四四方方的矩形纸造物。可是只有这些还是感觉不够,然后我就去图书馆找关于研究他的文献。但是可怜的是,研究小波的著作也很少,至今应该还不超过幼儿园小班学生的识数水平。带着这种无可奈何我便踏上了与王二同行的日子!

就在刚才我读完了《黄金时代》的最后一篇,最后一句,最后一个字,然后放下它坐在电脑前码字。刚才说初识小波是因为《黑铁时代》,是因为他的有趣、好玩,那么现在我就可以说喜欢上小波是因为我认识了王二,通过王二我知道了童年可以爬高炉,可以看“打仗”,可以搞发明创造;我知道了青春就像陈清扬,可以坏一坏,疯一回;三十而立就像人民教师王二,活下去的秘诀就是“你必须一只保持愚蠢,但是你又不能知道你有多愚蠢”。;四十不惑就像似水流年的王二,你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你有能力和人际,但是往事不堪回首,一句“老了”,一切幻想都会灰飞烟灭。也正是因为“王二”让我在二十岁的年纪就把童年到四十岁走了一遍,应该说王二就是一个时光隧道,是他带着我体验了一遍王二的人生。正因此,我也更加喜欢小波,因为王二这个时光隧道就是他的杰作。

关于《黄金时代》,有人说它太冗长,太繁琐,重点不够突出。但是我却认为他写的太少太少,我只看到了王二的童年到四十岁,这远远不够,我还想看他的五十岁,他的六十岁……直至他的死亡。还有他的作品中很多闲来之笔,有人说它无关主题,但是正是这些闲来之笔才真正展示了那个年代。如果说他的闲来之笔是废话,那么就可以说他的整篇文章都是废话。应该说他的文章,一切的故事和人物都无比真实,貌似小波就是王二。但是这种真实又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作者要展现的是文字背后的东西。《黄金时代》的集子其实更适合叫做《王二风流史》,因为其中的作品写的都是王二和XX女士的事迹,在写王二和一位或者几位女士的感情记录的同时回忆一下王二小时候的事或者年轻时的事。这就是这本书最显著的特征,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他的《黄金时代》实在应该叫《王二风流史》。但是,整本《黄金时代》讲的就只是王二和他的风流史吗?不,当然不是这样。

前几天上贴吧,看到一个高三女生发帖说,看小波的作品怎么感觉这么黄呢?我回复她说,等你在上两年大学就不感觉黄了。当然,这其中一方面是他的年龄,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教育。确实,《黄金时代》中的性描写是很多,但是相比于色情小说,《黄金时代》的性描写是如此的干净。那只是描写,只是描写。在这里,性就像平日的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并且它也应该是这么平常。何况色情小说的性描写在于挑逗,《黄金时代》的性描写在于展现真实的时代。

最后说一下《黄金时代》中的“黄金”,通读全书我们明显看出那是一个吃不饱,穿不暖,还常常闹“打仗”的年代。并且在那个年代,人们无聊到将做爱也看做一种程序。生活实在无聊就玩玩“老鲁”追“王二”的游戏。但是,那个年代又貌似不是那么无聊,因为至少还有“武斗”,还有千奇百怪的发明创造。矛盾就在这里,这样的《黄金时代》有什么黄金,难道是小波怀念那个年代。但是,从作品中我们看出轻松幽默的笔下是对那个疯狂年代的人和事的戏谑讽刺。所以,我不禁在想,他的《黄金时代》,“黄金”在何处?是对疯狂的怀念还是对空虚的批判?我想这个《黄金时代》其实是没有“黄金”的,就像小波习惯用黑色幽默去描写死亡一样,他的“黄金”或许也是一个幽默的笑话吧!其实,《黄金时代》就是没有“黄金”的时代。当饥饿,死亡围绕着你;当看惯了流血,死亡;当一个人失去了思维,变得麻木;当你身边的所有人变得疯狂,你还怎么保持正常;当疯狂变为一种百无聊赖,为了有趣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的时代你是否会称为“黄金”时代?

看完了《黄金时代》,感觉小波的文字是有趣的,好玩的,但小波是悲观的,消极的。正如王二说他十四岁后就变成了悲观主义者。在小波轻松幽默的笔下,在小波直言不讳的描写中,他对未来是悲观的,是绝望的。而回忆过去其实又是痛苦的,恐怖的。但是他却用并不悲观的笔调写出了一个悲惨的年代,用平淡的口吻甚至是戏谑的态度写出那些年发生的一些“不可思议”的痛苦回忆。这便是他的伟大之处——他将悲剧用喜剧的形式为我们演绎,这比直面悲剧本身更加需要勇气。所以,一个没有“黄金”的时代被他冠以《黄金时代》之称呼,这才是真正的勇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