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巧妙设计
文/杨芝兰
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妙设计的问题确实有如此之功效。在这一章里我看到了陈志红老师宽阔与深邃的语文课堂,朝气蓬勃,思维如海。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师生课堂间的思想交流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作为师生互动的主要手段,那就是提问了。善教者善问,善问是一门艺术,我甚至认为作为老师善问应该成为每一位老师的必备能力。说实话,我就是一个不太擅长提问的一个人,记得在18年就购入一本《学会提问》的书,可这本书直到现在也没有读完,更别说真的学会提问并运用到生活与工作中去了。我们这个群从刚开始成立时的二十几人到现在二百多人,不得不感叹陈志红老师的魅力,因为群里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而且真的是大咖云集,所以一直在默默关注着。然而当我看到本次主题是“问题的巧妙设计”时,我不再平静了,因为我知道我对这一块的渴望,因为只有真正沉浸式学习思考,才会给自己带来收获,我不想让这本红了一个夏天的书沉睡于书柜中。所以从主动承担分享的那刻起,我又开始认真品读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案例。不得不佩服陈志红老师的博览群书,名人佳句不断,精彩案例不停,这让我在阅读中就对于课堂上的提问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与体会,更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与思考让自己提升提问的能力,也请各位老师给予我帮助和建议,让我更快的成长。
钱梦龙老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朴素的语文课堂就是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杜绝一切外加的花拳绣腿,朴朴素素上语文课,实实在在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艺术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引导,巧于点拨,精于激趣,使学生爱上语文课,饶有趣味学语文,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自主者。
本章节内容从问题的设计上给了我们很多创意和思考:以趣发问,问在创意点;疑点设问,问在关键点;以疑追问,问在疑难点;以情促问,问在情感点。那么对于第二块内容“疑点设问,问在关键点”,又将关键的点加以阐释说明,主问题的切入点可以是教材重难点、纽结点,点睛点,疑难点,模糊点和含蓄点等。
记得自己去年在上学校公开课《金色的草地》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一节课下来他们也能够掌握本文的主题和内容。但是,对于课堂上的提问可以更深入一些,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了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比如说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我就只是抛给他们这样的问题:读一读后面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新发现。问题出来之后,孩子们也很积极,但是他们的分享范围似乎宽泛了许多,这就使得我不得不花费精力让他们回归到课文的核心问题上去。其实课堂中我只需要用到陈志红老师的以点设问,问在关键处即可。抓住课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金色的草地?然后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构成一个有机的问题链,草地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草地是怎样发生变化的?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串起整个课堂活动,这样随着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水到渠成了。
近段时间的我趋近于躺平状态,我们目前已经进行网课一个月的时间了,什么时候结束依然还是未知数。昔日的口传面授变成了今天的屏幕之隔,你永远不知道屏幕方的学生在做什么。但是我通过他们的作业,还有讲练习册时的语无伦次,我知道网课的效果较于日常的线下课程,打的不是八九折。看到陈志红老师把公开课的收获和缺憾转为积极的思考,转为教育能量和教育资源,把求真务实焦语文当做自己的信仰,我开始思考网课成为了常态要怎么办,我又该如何自处呢?我似乎在屏幕那方学生的空洞眼神中看到了自己,我必须振作起来,今晚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从去年参加了小尘老师发起的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坚持一日一更,有时也会偷懒拿着旧文完成打卡,但心里攒着一股劲儿要坚持下来。很庆幸自己没有停下,成长容不得半点偷懒,然而一直坚持下去却很难很难,无论如何我不想放弃,不想让自己的成长止步于此。所以也很清醒自己遇到志红老师,遇到我们这群小伙伴。一个人读书,是孤独的,有时就会停下来,但和大家一起读书,有分享,有讨论,就能坚持下来,我们一群人彼此支持和鼓励,这是一种力量,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力量。所以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网课课堂,如何增强与学生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线上教学期间的兴趣等一系列问题。前几天跟搭班老师还在说网课教学真的很是磨练人,日常课上的状态根本不足以吸引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短时间的家长力量足以成效,但是现在疫情的不可推测性,不断拉长线上教学的时间就使得家长的力量正逐步被削弱。所以提升网课的效果,加强家校的联系,增强与学生的沟通,每天的工作让我更充实了起来,甚至比在学校更为忙碌。这不,今天分享的稿子在一个小时前刚刚完结,本身的能力不足,再加上各种琐碎,真的感谢志红老师的耐心,同时感谢主持人的理解与体谅。
陈志红老师在序中所写的公开课=推门课,公开课≈常态课。说真的公开课确实应该是师生生命在场的真实情景再现,更应该是平时课堂的真实风貌。因为每一堂公开课也都能展现出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同时每一堂公开课也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刚刚开始,那是你自己的较量,也是成长的磨练,所以每次公开课都应该看做是自己的一次涅槃重生。喜欢上公开课的老师成长是迅速的,惊人的,因为切身实践并不断巡查与反思深耕自己的常态课,又会在公开课中得到不断的锤炼与提升。那么无论是日常课还是公开课,无论是线下课,还是线上课,我们何不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有含量,有灵魂,有底气,有思考呢?这样说来也许有点儿难,但是我们可以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同时允许自己的课堂中有缺憾,因为这些缺憾正是教师不断修炼和磨练自己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