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诗会缪斯的侧影(现代诗专题)

青笺社诗稿第二十五话

2019-03-01  本文已影响2人  倾兰

      对本社不熟悉的诗友若有兴趣可以参看青笺社诗稿第十三话。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c4ac16836ef

      专题链接:

本期被评作品:

《悖论十四行》

  作者:倾蓝半步

所有的神灵都溜出了寺庙

孩子们骑着糖葫芦披上金黄的袈裟

她想坐进那条荡漾的船里

挖出十四岁的女儿红和自己对饮

那些意识流里石头一样的风

像一首悖论的十四行,正缓缓拂过

第五季里一片依然卷曲的柳叶

她似乎,又看见了那件十四岁的棉衣

大雪纷飞的湖面上它火一样旋着,转着

冲她笑着,并孤独地满足着

远处,成群的渔船趟过桥上的天空

白堤绵延着鱼群的失眠

人潮人海里乌黑的雪轻轻哼唱

她所有,融化和凝固的季节

补记: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

社友点评:

      *悖论是什么?我很好奇;特别是对于全诗,在回忆里虚虚实实的时光,充满了意识的光影。在孩童和僧侣的眼中,神灵是木偶泥塑么?自然不是。对于“十四岁的自己”,四季的变换和酒、衣服一样。如果说之前的追忆都是一种由炙热放置温润的过程,对眼前的万事万物便是诗句里的“江雪、渔船、堤岸”——那么,问题来了,当一切感知都变成了随遇而安的感知,将生命放置与融化和凝固,又有什么区别呢?

 

                        ——青笺社·卡班纪

作者回复:很难一两句说清楚。可以告知的是悖论的来源,也就是本诗的来源之一来自近期对阿米亥诗作的研习。

  *《莲心十四行》

甚至回忆消失了,我也会认得你

就好像湖面上莲的清香

会让我想到风的模样

甚至你消失了,我也会

被其他的你认得。你曾是我写坏的字

瞥见的一只白鸟和采过的几味药,而我曾是

你欲杀不得的仇人、得意门生

和施舍过的行者

我们曾一起走路

然后在路的中间分开

你转回去的一瞬里

我就看到你转过来的模样

我将再次走近你,并问问你的姓名

和你当年飞走时,抖落的雪的近况

                        ——青笺社·青云子

作者回复:恰好紫式部有一首短诗适合拿来一答。

                  明月向西行

                  我怎能不以月为信

                  向你谈谈我的近况

                  或路过的云

  *读倾蓝《悖论十四行》

  是昨天的那一个,或者明天

  在连绵雨季的左侧

  烤干一小方湿漉漉读古希腊史

  初春凛冽地溯游,台灯昏黄地溯回

  隔着窗帘

  往各自光滑的自圆其说疾坠

  能够完美缝合的

  只能是摘干净纷纷落花的开头和结尾了

  其余的那些沤在当中,夜夜饮醉女儿红

第五季里的那片柳叶仍似坚韧得可以隔山打牛

我们遥隔着时空的失眠,在悖论的刀锋上汇聚

轻轻哼唱以抵御风,和人们日夜暴走的石头

                        ——青笺社·涩萝蔓

      *如果她是一首断章,或许正是这个瞬间的画面让记忆荡漾出好远。以反复出现两次的十四岁为支点,垂落着的时光之舟是谁这一生悖谬的两端。

黑洞便存落于两端之外的第五季,她在里面悠然地看着他们循环,循环,循环。直至那一个。可是渔火飘遥远,疑似上九天。

      以虚写实和以虚化虚的手法让蓝手里的滤镜披上了魔幻的色彩。绵密的意象群万花筒般错落,让人刹那恍惚。可以看得出风格上的很大改变,可依然是那一片倔强率真卷曲着的柳叶。是我喜欢的一首诗。

                              ——青笺社·鹿

番外:

《如何倾听谎言》

  作者:周公度

  我见过竹林中的阮籍,

  他曾酒后写信,

  讨要上好的昆仑木炭和虢地锅具。

  作为林中散步的幼鹿,

  我惟有于清晨不告而离。

  有一百年我在波兰,

  去西亚的一处废弃的宫廷,

  经过高加索山脉,

  途中杀死了强盗三千,

  获得了一座隐蔽的岛屿。

  十二世纪的一个夏日,

  我种好了十亩树荫,

  从都城开封乘船去临安;

  途中遇见一个少年,

  他赠我一株天目山麓的幽兰。

  你说的这些事情——

  我全部深信不疑。

  因为你清浅的吻,

  和施恩的眼神,

  此生仍有前世的印迹。

社友速评:

*我看过的世界,和你让我看到的世界相比,始终少一个我自己。

                        ——青笺社·卡班纪

*细节的渗透。

                        ——青笺社·青云子

*有些真实比谎言更虚幻,有些谎言比真实更真实

                      ——青笺社·倾蓝半步

      *此生仍有前世的印迹,还是对前世的撰写沾染了此生的气息?虚构繁衍得足够宏大就开始生长出真实。但“清浅的吻和施恩的眼神”难以逼真的表演,虚构背后的真实也难以任人打扮。如何倾听谎言?想起胡兰成《阐释一枝花》中有一则写得挺美的,想在这里抄录一下:“一切语言文字,俱皆宛转归于自己。世界如大鹏振翅俱动,又如帝释网珠光影重重,棒头如何打得著它?手眼如何摸得著它?但此世界,俱皆宛转归于自己,打自己即打得著,摸自己即摸得著。 这里的打著与摸著,乃是自省,一记一记都是亲切。而若有打不著、摸不著 ,则是自己的跌宕喜乐,棒头与手眼,乃至言语,皆是自己的在于出边出沿,如悬崖的花枝,向风试探。”

                        ——青笺社·涩萝蔓

*因为一个吻让大脑变得愿意相信。

                            ——青笺社·鹿

本期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诗友的阅读和鼓励,欢迎留言点评,下期再会~

青笺社诗稿第二十五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