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之死
昨日,已有八百里加急,说蒙古皇帝忽必烈御驾亲征,率二十万铁骑,直奔襄阳城而来。
将军眉头紧锁,目光沉稳却含着浓浓的忧色。将军广阔的额头上已布满皱纹,须发也已有一半花白。对这一盏油灯,灯下是襄阳城周遭山川形势之图,将军盯着图敛眉深思。
将军守这襄阳城已有近四十年,就凭着胸中万人敌的韬略,一身好武艺,和一腔拳拳报国之心,竟奇迹般地守了这岌岌可危的襄阳整整四十年。
然而将军知道,近日这城便要守不住了。
突然门外走进一个身着素装的老妇人,这老妇眼神清澈,举手投足间自有一份旷达智慧在。她驻颜有术,眉眼之间依稀可以看出往日的风韵。她看着站在油灯旁的将军,眼神中流露温情,说道:“我们走吧,就在今夜,一切都打点好了。”语气中透着无奈和苍凉。
将军回身看着老妇人,眼中有一份倔强,说道:“走?我们能走吗?我如果走了,江湖上的人会怎么说,弃城而逃的懦夫,逃兵!我走我是能逃得一死,可如何逃得天下人悠悠之口!”
老妇人眼中流落出温婉和宁静,她就知道会这样,这么多年了,她对将军知根知底,可她还是要劝将军,因为她是女人,她还想与将军颐养天年,还想再看看流落在外的小女儿,遂道:“自古天命难违,宋朝气数将终,北狄合当兴盛,又岂是一人之力所能抗拒,甚而又岂是一城可阻耶?你在此苦苦坚守,不过枉自送了性命,又有何益?”语气渐渐严厉起来。
将军道:“不要再劝了,我意已决,如不能生守此城,我便一死殉之。”眼中流露出决绝之色,忽而又转温柔,看着老妇人,说道:“非是我不听汝言,而是重任在肩,我实不能弃城而苟活于世啊!”
老妇人看着将军,眼神亦转温柔,忽的就笑了,纯净的像如花的少女。说道:“那我就和你一起死。”
外面传来震天的喊杀声,看来忽必烈的铁骑已然兵临城下。
将军心惊如雷,迅速披上铠甲,跨上战马,来到城墙上,遥遥观望。看着军容整齐,铠甲鲜明的蒙古铁骑,城墙上威风依然的将军不仅感伤起来,心想:“为什么我苦苦支撑这么多年偏有今日之败?为什么要我眼见着城破呢?”一声叹息,雄心已老。
襄阳城里四处都是惊慌的百姓,几个月苦苦守城,城中已是粮水殆尽,此时只闻得四处哀嚎。
将军回到中军帐,儿子破虏向父亲禀道:“今番敌军势大,而吾军又极疲乏,只恐是守不住了。是否弃城而走,另图良策?”
将军心想,襄阳为长江之隘口,襄阳一失,敌军顺江而下,直取临安,那时还有什么良策可图?遂道:“整顿三军,死守襄阳!”
破虏道:“得令!”回望父亲一眼,匆忙而去。
将军此时已渐渐轻松,人固有一死,殉襄阳而亡,他死而无怨。
老妇人也已换上甲胄,来至中军帐。将军看见她,不知为何,心便安稳许多。两人四目相对,心情十分平静,有一种难以言语的默契,相互握了握手,来至三军之前,三军见将军亲至,士气大增。
然而,蒙古铁骑坚不可摧,守城之兵却已是油尽灯枯。终于,襄阳还是被破了,老将军看着忽必烈的帅字旗挂上城墙,一行老泪沉重的从脸上滑下。
忽必烈为一代雄主,他早对将军有敬重之心,因而下令说,只要将军投降,他绝不杀他,反敬他为上宾,蒙古人最敬重壮士。可是将军他不可能投降,他恨鞑子入骨,他早就想过了,如果城破,则只有一个选择:“自杀殉城!”他提起金刀,忽然看见了老妇人,老妇人眼望着他,眼中自有一份深情和坚定,忽的老妇人又笑了,笑的恍惚,笑得将军忆起许多往事,只听妇人说道:“靖哥哥,我先走一步了。”随即引颈而亡。一腔碧血随风逝,一缕香魂伴夫君。
将军看着老妇人倒下的身影,又是一行清泪,眼神迷离,回想起平生岁月:大漠孤烟,金刀驸马,弯弓射雕,桃花岛上偕妻隐,襄阳城里报国心。还有那么多已然风流云散的风流人物:洪七公,周伯通,黄药师,欧阳锋,侄儿杨过,师傅江南七怪……
然而最最牵挂将军心的还是那个聪明机灵的小乞丐,那个桃花岛上的美丽少女,还是日日相伴的蓉儿啊。可是现在她走了,走在自己前面。
一缕血光,金刀坠地,老将军倒在了老妇人的身旁。后人为将军之大义感动,浓墨重彩赞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死得其所,壮哉壮哉!”
襄阳城外的林荫小道上,郭破虏浑身是血,背着一刀一剑,正在疾疾奔走,忽的回头看了一眼那萧索的城池,眼神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