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斩草除根

2017-11-13  本文已影响16人  雅俗共赏Y

一、成语初识:

拼音:zhǎn cǎo chú gēn

解释:除草之时要连根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

二、成语故事:

时期:春秋

主人公:郑庄公、陈桓公

情节:曾经啊,郑庄公请求与陈国讲和,但是这陈桓公不答应。于是陈国的那些大臣就劝陈桓公:“哎呀,郑庄公低声下气来向大王你求和,大王你怎么不答应呢?亲近仁义,友好邻国,这可是国家最为关键的措施呀,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

“善良不可丢失,恶意不可以滋长,这恐怕说的就是陈桓公吧!这陈桓公滋长了恶意却不悔改,估计不久就会自取祸害吧。即使有所挽救,也无法弥补啊!”君子曾经这么说过。

“周任说过:‘治理国和家的人,见到恶就要像农夫见到杂草一样急于除去它,然后把它聚积起来滋养田地。而除草的时候,一定要挖掉它的根,不要使它再生长才行。这样的话,善的事物就能得以发展了。’”

三、以古论今:

陈桓公心有所恶,排他人之善,当先治心。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对恶意的仁慈,就是对善良的狠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