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道德经》之12-2:去彼取此
2018-10-19 本文已影响33人
橡木桶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圣人视色听音尝味,皆与人同,至于驰骋田猎,未尝不为,而难得之货未尝不用也。然人皆以为病,而圣人独以为福,何也?圣人为腹而众人为目,目责而不能受,腹受而未尝责故也。彼物之自外至者也,此性之凝于内者也。
飙车赛马令人的心理抓狂,珠宝玉翠令人的行为彷徨,圣贤之人只作自然之为,满足基本需要,所以放弃奢侈的行为,谋求平静安宁,克制欲望贪念;这也是老子思想中的一种无为。
人性的本质是贪婪,谋求更多,更好,而人道的本质是求存,谋求平静,自然;人若纵欲而贪心不止,则忘乎所以,奋不顾身,践踏天理,自取其祸;人若克制而无为不贪,则不忘初心,明哲保身,顺应天道,悠然自得。
中国古代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老子思想的正确,历代皇家王朝都是穷奢极欲,满汉全席,歌舞升平都是权贵富豪的腐朽生活和追求,纵欲豪情,挥霍无度,必然导致国库空虚,收入不足,继而就会苛捐重税,甚至杀鸡取卵,造成百姓水深火热,社会苦难深重,最终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王朝更迭,皇帝更新,虽然也有前车之鉴,也做了修补改良,却因为独裁专制的体制,根本无法建立控制欲望贪念的机制,所以导致恶性循环,悲剧重演。
无为不欲,清心寡欲,是社会安宁,百姓乐业的基础要素,个人靠修养克制欲望,机构靠领导限制贪婪,君王靠制度约束豪情,圣人为腹不为目,只求基本满足,不搞纵欲豪情,无为不欲,天下清明。
每天一句,每日一理,感悟智慧,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