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篇.8
2024-07-11 本文已影响0人
常清净
《黄帝内经.素问》卷二(上)
第五:阴阳应象大论篇
【审核需要 文中会有同音字】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自然界有四时五行,人体有五脏五气,自然界有六淫之感(风寒署湿燥火),会伤及人的五志(喜怒悲忧恐)。
风的性质就是动,风邪侵入会使身体发生痉挛摇摆的症状;过热就会伤阴,热过了头就会上火,就会发炎肿;过于燥会消耗津液,皮肤就会干;寒伤阳气,过于阴寒会使人发生浮肿;湿气太重了,会影响脾土,发生泻肚现象。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天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形成了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行生长收藏的运转。
地的五行和天之六气相承接:地上的水,在天气上表现为寒;地上的火,在天气上表现为暑;地上的金,在天气上表现为燥;地上的土,在天气上表现为湿;地上的木,在天气上表现为风。
这就是自然界天地阴阳和有形无形的相呼应。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人的五脏会化生出五种情志:肝志是努;心志是喜,脾志是悲,肺志是忧,肾志是恐。
这就是人体的有形和无形、阴和阳的相呼应。
(尊重原著 敬畏经典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