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一篇《对一位弟兄关于论语文章的回复》
弟兄,有幸能读到你的文章!
你以孔圣人为题切入,进而讨论人的不完全。切入点很有意思,北大教授李零也写过一本关于孔子的书,书名叫《去圣乃得真孔子》,意思与你的切入点相似。对于孔老师的不断圣化神化,是孔老师后世之人强化的结果。
孔老师做为春秋时的人,只是当时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对于当时世代有一种看法,和对当时世代的困惑提出一种解决之道。其实诸子百家中的其它家都一样,对于当时世代都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解决之道。不论当时,亦或是现在,人总是依靠自己找寻解决问题之道。
弟兄,我觉得你可以更加深入一些!
孔子其实是一个复古派,他想通过回到过去,找寻解决之道,建立他当时的社会秩序。儒家本质上讲,是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台湾大学傅偑荣教授有这么一句话:儒教讲真诚,道家讲真实。真诚对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实对于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孔子也讲爱。子曰:“仁者,爱人也。”但孔子所讲的爱,并不是我们基督教所讲的爱。是一种推爱。推爱怎么理解呢?可以用社会学家费孝通对于东西方社会的这样一个比喻理解。西方社会像一根一根扎起来的柴火,我们中国的社会像一颗石头扔到水里,从中间石头的地方,一层一层的水波向外拓展。西方社会人是一个个个体,彼此组合起来,像一根根柴火扎成捆。我们中国社会没有个体,是连成一块的,关系有近到远,有亲到疏。像水波离中间石头,有近及远一样。所以孔子所讲的爱,就是有这种亲疏之别的推爱。基督教所讲的爱是博爱,没有把爱分三六九等,不同人不同对待,而是以真理爱每一个人。
从本质讲孔子的爱,以及根据不同人不同对侍的礼,孔子是推己及人。本质是以己为中心,以己为出发点,究其根本就是人本主义。孔子以自己为中心,必然不以神为中心。首先没与神建立关系,又妄想复古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必然是失败的。换一个角度,即便孔子的行为再好,他也是不以神为中心,不合神心意的,也是不完全的。垂直面决定水平面,是因为耶稣使我们与天父和好,又使我们与我们自己和好,又与其他人和好,之后又与万物和好。所以我们应当由表及里,从讨论每一个行为的完全与否,进而想到我们与人不同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