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旺(4)
家里有五亩多地,一年下来,去掉买种子,化肥的钱,剩不下几个钱。
来旺妈心里清楚,两个儿子将来要娶媳妇,没有房子,谁家姑娘也不会嫁过来,靠种地肯定不行,大儿子不用太担心,二儿子残疾又没有工作,得想别的出路。
在县城的另外一个镇上,有一个大型服装市场,来旺的二姨在服装市场卖服装,来旺妈也想去卖,她和来旺爸商量后,自己先去市场看看,让他和来旺在家侍弄地。
她在妹妹的摊床干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卖服装要求必须能说会道,遇到啥人说啥话,而且卖服装本钱大,自己年龄大了,不会说啥,也没有那么多本钱。
于是她另辟蹊径,看到市场周边流动人口多,想到卖小百货肯定能行,征得来旺爸同意后,她带着来旺一起干,也好有个照应。
市场离家有近70多里路,母子俩就在市场附近租了房子,从家里带了被褥,米油等生活用品,买了一台两个轮子的倒骑驴推车,一个大的玻璃罩。
他俩从市场的小百货批发部进货,货物种类全,质量好,以中、高档主,有近百种之多,牙膏,牙刷,鞋垫,洗发水……都是生活必须品。
每天吃过早饭,母子俩把货物满满登登地装一车,把相对贵重和怕挤压的物品,放在玻璃罩里,来旺骑车,载着满车的货物,妈妈坐在车前头,到市场开始一天的叫卖。
午饭在市场买些干粮简单吃一口,晚上路过市场,买些便宜的菜带回去,烧火做饭。
租的屋子不大,里面摆满了货物,一转身都容易碰倒,来旺爸隔一断时间来看望他们,带些大米,蔬菜等生活用品,再到周边割些柴禾,用来母子俩烧炕取暖。
母子俩对人真诚,讲究薄利多销,渐渐地,和市场里的人也熟络起来,买货的人多起来。
就这样,两人在集贸干了好几年,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渐有了好转。
两年后,市场盖了商贸大楼,不让业主在露天的摊床卖货,都迁到了楼里,人口流动明显减少,来旺母子才回到家。
用这些年的积蓄,来旺父母给大儿子盖了一所房子,大儿子很快就结婚了。
过了两年,来旺也到了适婚年龄,他又会怎样的婚姻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