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精力管理
我们总觉得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要抽出时间来阅读,学习,追剧,刷手机,或是做一些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但其实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即使给我们一整个周末的时间,我们总觉得周末很短暂,消纵即逝。即使用一个周末的时间阅读,写作,等过完一天,效果也是和平时工作时间差不多。
或者说在下班有空闲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不会选择做写作,阅读,学习这种还需要用脑力的事情,而是选择刷视频,看网络小说,这些不需要动脑的娱乐活动。
《精力管理》这本书的作者吉姆·洛尔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需要同时调用四个层面的精力,分别是体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维精力和意志精力。这四种精力都是消耗品,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任何一种精力储备不足,都会让我们的状态“掉线”。
第一个层面是体能精力
体能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从疫情期间这段时间,因为宅在家里,作息不规律,加上没有运动,即使每天躺在沙发上,也感觉每天精力不足。像钟南山院士,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却有充沛的精力为疫情控制东奔西跑,无不得益于他对体能精力的管理。
补充体能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饮食。作者建议一定要吃早餐,因为三餐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以少吃多餐,这样有助于体能的供应。
作者还建议我们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升糖指数是测量糖分从食物进入血液的速度。升糖指数低的食物,糖分缓慢释放,能提供更稳定的体能。升塘指数高食物短时间内可以激发体能,但是30分钟后体能水平就会显著下降。
这也是我们每次出去徒步或爬山这种高强度的运动的时候,会带一些士力架或是巧克力在身上,因为糖分有利于提高体能。
二,睡眠。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是最优的时间。另外就是工作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候,休息一会。午睡也是必不可少的,下午三点到四点是最疲惫的,午睡有助于下午体能的回血。
三,锻炼。好的体能来自于好的身体状态,运动无疑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最佳办法。作者推荐间歇性运动,就像跑步,跑一段时间,心率上升到130,再慢下来,等心率回归到90,再继续跑步。
第二个层面是情感精力
情感精力主要是可以让人获取正能量,避免产生消极情绪。这一点也是我一直在学习控制的地方。作者提供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定期参加兴趣活动,例如唱歌,跳舞,摄影,参观博物馆。一定的兴趣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排解压力。
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同事,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交流和陪伴,可以带来积极的情感能量。
三,保持开放心态,跳出自己的视角。很多时候我们容易片面的看待问题,容易专牛角尖。学会多视角看待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可以让你摆脱消极情绪。
四,锻炼情感能力。培养自己的耐心,共情,自信等情感。
第三个层次是思维精力。
思维精力主要是指脑力,首先是要多用脑,加上脑力锻炼。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挑战自己的大脑潜能等等。
其次是放松,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用左脑工作,放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用右脑思考,右脑有更强的全局观,可以凭借直觉洞察问题、获取灵感。这些对于创造过程来说,非常重要。
第四个层次是意志精力。
意志精力很多时候来源于自制力。其实它是来源于深层的价值观,以及超越个人的目标。所以管理意志精力的关键是,建立价值观驱动的目标。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
当你为了某种功利的目的去学习一件事情的时候,兴趣和热情会退却得很快。只有追随自己真正心中的目标,才能获得内在驱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其实不然,只有经常地反省和反思,才能从背离自己的价值观中觉察和改变。
以下是对于我自己四个层面的精力表现的逐一检查。
1,饮食、睡眠质量怎么样?
三餐饮食正常,摄入糖类,高热量的食物比较多,晚餐的食量偏高。
睡眠时间每天大概是六到七小时,中午午睡半个小时,最近有超过十二点睡觉的迹象。熟睡度不高。
2,生活工作中有多少消极情绪?
最近的消极情绪较少,没有太多烦心的事情。因为人际交往不多。不过当事情出现时,情绪的波动还是比较大。
3,注意力、记忆力有没有下降?价值观与日常行为有没有脱节?
注意力稍微松散了,记忆力最近没有锻炼。
我还没弄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不过从目前的内在驱动力来看,应该是有点脱节了。
4,检查你的精力都消耗在哪里了?
目前的精力都是在工作上,还有学习上,写作上,阅读上,身体锻炼上。
有多少投入在自己身上?
工作是为了赚钱,算是为了自己吧。
有多少投入到可以掌控的事情上?
我有感觉到掌控力在加上,但是都没有发挥他们该有的作用。
有多少是投入到成长与产出上?
写作,学习,阅读的时间,每天投入并不多,大概也就两个小时。
有多少是用来抵御负面消极情绪?
最近有点散漫,导致每天会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刷手机,算是受负面情绪的影响。
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是怎样的?
我一般不听周边人的评价,微信很久没有人弹出来了,人际关系现在是我的弱项。回报社会就更加不用说了,所以我很少从外部获取到正能量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