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时代,还有必要读书吗?
2020-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阿杜思源
对读书这件事,普遍有两种含义,广义指读书学习,狭义指阅读书籍,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狭义的阅读书籍。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阅读文字,更流行的途径是音频和视频,可是,阅读书籍仍然是人们增长知识的重要媒介。看短视频就像快餐一样,虽然效率很高却缺乏营养,而阅读书籍可以更全面地吸收精神营养,获得更系统的知识。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不爱读书。
海外媒体曾发布过一个调查报告,统计不同国家的人平均每人每年读几本书,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美国人21本,日本人17本,中国人3本,最多的是犹太人64本。
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0.23%,可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21位犹太人,比例高达18.5%。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在中国历史上,读书无用论在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出现过因稿费太低饿死诗人的情况,也出现过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观念,人们在读书和经济效益之间看不到必然的联系。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人们看到了读书的好处,让孩子努力读书,读书的唯一目的是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说到底是为了挣钱。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追求物质,忽略了内心精神的供养,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就再也不读书了。
一本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一个有趣的灵魂,读这本书,就是在跟这些有趣的灵魂交流,跟着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