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ima kasih
题目是句马来语。是「谢谢」的意思。我很喜欢。
总是会提到「马来西亚」。或许是自己旅行阅历不够,使得回忆里的素材比较贫瘠吧。
毕竟是第一次出国,那段旅行中的每分每秒都刻在脑海里,时不时回放。
无数次想提起笔来写写那段旅程,直到我又一次去到大马再回来,也没有勇气从头到尾回忆全部的故事。
1
疫情期间的温暖。
带我们去神山公园的司机兼向导Dendi,是个特别可爱的老爷子,有事没事就能收到他的“群发”问候,有空呢就跟他寒暄两句,能找回不少自信——
他总是夸我的英语好,说什么以后必成大器(hhhhh虽然我自己都不信。
过年那几天他有了个小孙女,对于名字该用那个字儿才好,还来寻求我的意见。【大马华人的身份证很特别,有英文名,也有汉字名】
由于疫情,沙巴的旅游业很受冲击。他说,除了零星韩客外,简直一败涂地。他还发来一贯的老年表情包,让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等疫情过去,真想回去看看,毕竟Dendi还说,下次免费带我们玩XD
过年之后,没能再登陆INS,没想到Gary竟然会跑来微信找我们。
他也是我们在沙巴遇到的大马华人,有趣、可爱、全能,但中文就不如Dendi那么好了。
他发来语音说——喂...你们有没有发烧啊?
听闻我登不进外网,说:bu guai dao 我一直找你们找不到。大概是「怪不得」的意思把。
然后这些天我又做梦了,梦去看了电影。毕竟这是两次去到大马,都没能实现的愿望。
2
总是要和世界有所联结。
刷油管刷到一个名为「Learn Indonesian in 20 minutes」的视频,还是忍不住看了起来。
去年暑假学过几天的马来语,所以看起来更加亲切和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印尼语和马来语几乎是一样的。
我也就混为一谈了。
Halo, nama saya Ikan.
这种语言入门好像很简单。发音就按英语单词来,大概把清辅音都读成浊辅音就OK了。R这个字母就比较特殊了,作为大舌音,好听但令人生畏。
基础语法就是几个名词堆砌,好像没有什么is/are和to。表达复数的方式很可爱,把名词说两遍就行。
想说说题目里的「Terima Kasih」。它是「Thank you」的意思,看似平平无奇。我们把它拆开来。
「Terima」=「receive」,「Kasih」=「love」,合起来就是「接受爱」。
有点小心动呢。
3
云旅游。
下载google earth,看到之前在kk住过的旅店,吃过的餐厅和走过的路,一瞬间被回忆的情绪裹挟。
拍照的意义就在这里了。具象的回忆太打动人。
跑去几年没登的italki,最后一次发帖还是聊到自己要去Sabah玩,一位叫Haniza的当地人向我推荐了在看电影时必吃的当地小吃Amplang,大概是鱼饼吧,我吃到了。
在italki里看到一篇马来语的教学贴,很是受用。搭眼一看,这篇文章的作者,竟然就是当年回复我的Haniza.
世界真是神奇。
❝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s, that goes to his head. If you talk to him in his own language, that goes to his heart.❞
‒Nelson Mand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