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知识

补中气

2019-02-02  本文已影响260人  孙葭湄

文/孙葭湄摘录整理

(一)补中气

可以吃补中益气丸,在药店都有售。药物的同时可以吃一些补中益气的食物,同时要少食或不食寒凉性的食物。中医讲:“冬保脊背夏保腹”夏季到了注意一定不能让小肚子着凉,那样会使病情加重。补中益气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粳米、糯米、栗子、山药、南瓜、香菇、大枣、牛肉、猪肚、鸡肉、红糖、炙黄芪等。

药膳有:黄芪蒸鸡、芪枣牛肉、黄芪粥、黄芪大枣粥等(这里面的黄芪都是炙黄芪)

(二)木香

木香入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经。

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嗳吐泄泻;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2];中气不省;突发耳聋;蛇虫咬伤;牙痛。

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

2.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4.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本经》)

5.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气劣气不足,肌中偏寒,引药之精。(《别录》[3])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9克;入丸散剂减半。[4]

用药禁忌: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三)香连片

主要功效

清热化湿,行气止痛。

适用病症

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应用

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

(四)补中益气丸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

分类

补益剂—补气剂

出处

《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1]

组成

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五)

临床上具体使用补气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肝火、肝阳上亢、痰阻引起的头晕目眩,饮食积滞或湿浊中阻引起的胃脘胀满等实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气虚兼有实邪的病证,补气法宜与祛邪法配合使用。

(六)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属气陷证的一种,多由气虚发展而来,是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下陷,降多升少,对脏腑维系升举之力减弱,那么中气下陷的症状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气下陷的症状

多兼有气虚和气陷两种证候的临床表现。往往会出现饮食减少,体倦肢乏,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大便稀溏,舌质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阴挺等。伴有头晕目眩,肢体困重倦怠,声低懒言。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病。

1.脘腹重坠作胀,食入尤甚──脾气虚升举无力内脏下垂,进食胃腑重坠更甚。

2.便意频数,肛门重坠──中气下陷。

3.久痢不止,甚或脱肛──久痢脾气虚甚,不能固摄。

4.子宫下垂──脾气升举无力。

5.尿浊如米泔──脾虚气陷精微不能输布而下流膀胱。

6.少气乏力,肢体倦怠,声低懒言──全身机能减退。

7.头晕目眩──清阳不升。

8.舌淡苔白──脾气虚弱。

9.脉弱──脾气虚弱,不能营养血脉。

中气下陷怎么办?

其治疗方法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代表方剂是《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汤。

多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运化无权,清阳下陷所致。正如李东垣所说:“皆有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之所致也”(《脾胃论》)。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肛脱、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脾气虚发展,久泄久痢,久病体虚,劳累过度。以上诸因,引起脾气亏虚、升举无力,反而下陷,导致中气下陷。

本证大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诸病源候论•痢疾诸候•脱肛候》:“肛门大肠候也,大肠虚冷,其气下冲者,肛门反出。亦有因产用力努偃,气冲其肛,亦令反出也。”《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阴挺出下脱候》:“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亦有因产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脱者。诊其少阴脉浮动,浮则为虚,动则为悸,故脱也。”

(七)

中气乃后天宗气所化,积于膻中气海。

第一,含胸拔背,双掌抱球,意守于膻中。

宗气多于饮食所化,要加大运动量,促进食欲,多吃。

歌唱中的美声唱法,就是练中气的法子

()文/孙葭湄原创

腹泻并非都是细菌或病毒。

老人或病人会遇到气陷腹泻。此时服用香连片,可以行气止痛、止泻。可救命!

补中益气丸可以补下陷之气。

补中益气丸要在服用香连片后半小时再服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