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T| M2学习反思
早上完成了M2的第一次测试,测试完成后,去听了老师的讲解,发现以前自己真的是没学明白,经过测试,我也知道了问题所在,主要是哪些地方没有学通。老师在分析的时候,一块一块的带着我们拆分了。
李老师讲课的风格我非常喜欢,语速适中,而且她会把重点知识点拿出来复习,讲课思路清晰,流程也很清楚,不会让你觉得有点似懂非懂度的感觉,把考点和题目相匹配,这样我们就会更直观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的需要加强的。
理论归理论,但是也要理解,才能更好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因为M2也主要是和实际教学相关的。自己脑子里面就是有点糊,很多词条放一起,就很难区分了。下面再分别梳理了一下一些重要内容。
针对于M2主要是两个部分:
Part 1: Planning and preparing a lesson or sequences of lessons
其中下面又有4个重点内容
1、Aims and focus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这是基础,首先要学会认出各种不同的目标,这样才能知道教案中每一个活动的目的。达成主要教学目标。
2、lesson plan 教案
3、planning lesson 是在写教案之前,现在脑子里构思的怎么上这节课。
4、assessment 评价
首先,对于Aims and focus
主要是和目标相关,其中包括:
Main aim 主要目标
一节课主要是实现的目标,比如:Learners will use the number of verbs they know for holiday activities.
在这里,老师分享了一个方法:通过主语定位出来这个动作是谁做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判断属于哪个部分。
subsidiary aim 次级目标,除了主要目标外,为了达成主要目而必须掌握得语言点或技能。
stage aim 阶段目标
在整个教学步骤中,某一个阶段的目标。同时可以让主要的教学目标更清晰和详细。make lesson main aims clearer and more detailed.
比如其中一步:Show students pictures of various holiday destinations. Ask them to talk about their holiday.
这一步骤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展示图片,把“度假”这个主题情境化。
personal aim 教师的个人教学目标。
比如板书要写的工整一些,教学指令更清晰,所有学生都能参与互动等。
这四个目标,主要是能辨认,认得出来。
第二:Lesson plan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案。在这里就要知道教案分别包括哪些成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6663/0cc4ce1dfe0ee4b4.jpg)
左边一列从上到下依次是:
学习者情况简介。一些和学生基本信息相关的,比如:学生目前的能力处在哪一个级别,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怎么样的等。
timetable fit 课与课之间的衔接
刚才提到过的4个目标
Assumptions 学习者现有水平认定。学习者现有的知识。属于认知层面。
预期学习难点:主要是指一些比较偏负面的。
如:学生可能发现文章太长 Learners may find the text too long
the article contains a lot of phrasal verbs这些都会让学生感到有难度。
the task may be challenging because of the new vocabulary
Leraner will use the past simple instead of the base form in questions.
解决方法:针对上面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那就要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教具
教学步骤:这一部分是重点,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步骤。
时间:指每一阶段,步骤所用的时间。
互动模式:是单独个人,师生,生生,全班等。
家庭作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6663/404a2914f4a05208.jpg)
这个例子中着重展开来了
如:学生的水平是B2
下面的从timing这一行开始就是具体的教学过程,阶段目标,教具等。在每一个活动后面,都解释了这个活动的目的,做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做什么。这一点,也是我今天的问题所在,有些地方没有整明白,不知道做这个活动的目的。那么看到题目中的活动,就会难以分辨。
那么我们就要区分是introducing new language 学习知识类的课,还是developing skils 培养技能的课。
从整个这两大类的课的教学流程出发,来去看每一个步骤中活动的设计,就会更好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6663/b4681f9615c301fe.jpg)
从宏观到微观。老师讲的这个步骤,方向让我顿悟了,这两种课型关键,要理解他们有,再去代入到去看教案,那么就会显而易见,很明显了。
以前我是没有以这个为参照标准来看的,就自己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套教案模板在看。
所以,有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供一个思考的抓手,而不是盲目的去尝试,毫无依据。
有时候知识不进脑子,就是没有理解,很快就会忘。教材真的是要看,是要带着很强多少有意注意去看,但是单独看教材也不行,要结合相应的练习,体现某个知识点,这样印象就会更深刻,也会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了。
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平时我们都觉得不就是那些流程,但是其实,要抽丝剥茧一样看,一点点剥开来,真的就有很多细节了,而且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点地方。
接下来再整理一下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