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好老师,这门艺术不可少
今天,闵老师和全老师的报告给我们以启示:教学工作中,管理重于教学。
要想做好老师,这门艺术不可少说,读,写,听,算,画,演,省,导,控,是教师的十项基本功,是教师的入门技术,要做老师,这些是必备条件,要做好老师,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管理,是一门艺术。
班级管理中,不让一个学生当观众。要抓关键学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全老师班上的小涵和小孙,都是班里的关键人物,也是特殊人物。能成功改造这两个特殊孩子,班级也就风平浪静了。
学生管理时,要从闪光点切入,要抓住他的痛点,才能打蛇打七寸,命中要害。案例中,钢琴八级就是小涵的闪光点,义气是小孙的闪光点。
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管理的艺术就在于要根据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办法。
善意的谎言。
小孙的手肿了,还不去医院,全老师是这样说的:“认识白求恩吗?”“他是共产主义战士,就因为手破了,没来得及处理,结果得破伤风死了,你看你现在的表现,破伤风早期,再不去,可能明天我们就见不到面了。”小孙害怕了,去了医院。
要想做好老师,这门艺术不可少说到做到。
小孙让全老师帮着接近思雨,哪有老师帮着学生追女生的啊?全老师竟然答应了!答应了就要做到。全老师用尽心思,让思雨给小孙当数学小先生。小孙的成绩提高了不少。不到三个星期,小孙找全老师,再也不要与思雨走那么近了。
原来,全老师早就了解了思雨是个很强势的姑娘,会每天都把小孙看得紧紧的,小孙失去了自由,自然难受。基于对两人的充分了解,全老师才敢帮小孙。
想想我们一般老师的做法,如果知道班里谁对谁有点意思了,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把他们分开,让他们离的远远的。可是我们忽视了一个定律,力的作用是相反的。你越是拉,他们越是凑,你若是挤,他们越想分。
保持适当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有的老师与学生亲密无间,甚至勾肩搭背,老师称呼学生“宝贝”。其实,这并不是件好事。过分的亲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在教学中也常出现“灯下黑”的现象。适当的距离还是应该有的,毕竟我们是老师,不是妈妈,我们是高参,不是保姆。
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有这样一种现象,一般若是自己的孩子或是亲戚的孩子在自己的班级里,成绩大都不太理想。我不知道别人管这种现象叫什么,我管他叫做教育的灯下黑。
家校共育。
有的孩子5+2>7,有的孩子5+2=7,有的孩子5+2<7。“5”代表学生在学校接受学校教育的5天时间,“2”代表学生周末在家接受教育的2天时间;“7”代表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效的家校合作,会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所以,老师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
管理艺术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