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大画僧笔下的意境山水,不只是养眼!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喜欢纵情山水,在精致的小桥上、飞流的瀑布旁、潺潺的河流便、奇巧的树木下与远离人世喧嚣的房屋小舍里肆意歌唱……他们在山水的涤濯中,对内在世界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并逐渐达到了一种真正超越物质世界、超越自我、甚至超越“神”的人生境界。
在中国画史上就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出家为僧,用水墨丹青留下了那一代人心目中最美的山水记忆,他们就是明初画坛四僧: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渐江(弘仁)。他们是僧人,也是文人,甚至还蒙受道家的影响,他们的作品融汇着文人习性,禅宗三昧,老庄哲学,在清初画坛各树一帜,其笔下的意境山水更是孕育了人对于自然、生命的大彻大悟。
弘仁开新安一派,髡残开金陵一派,八大开江西一派,石涛开扬州一派,四人的山水画各有风格。他们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反对摹古,取得创新成就,其特点分别为:
石涛之画,奇肆超逸;
八大山人之画,简略精练;
髡残之画,苍左淳雅;
弘仁之画,高简幽疏。
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八怪”都有较大的影响,近代的吴昌顾、齐白石等画坛名家都对他们的山水膜拜有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明初四僧笔下的那山那水,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给予生命的纯粹美好吧!
一代宗师石涛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
石涛山水立轴画精品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石涛 西津野航图
石涛 水容侵古岸
石涛 松风草堂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
石涛 古木垂荫
石涛 溪岸幽居
石涛 溪桥野色
石涛 南山为寿
石涛 松风涧水图
石涛 松山茅屋
石涛 松溪茅舍
石涛 松荫研读图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石涛 霜林扶杖图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寒泉云深图
石涛 莲花峰图
石涛 松泉幽居
石涛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石涛 黄山紫玉屏图
石涛 寒山石径图
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
石涛 江上望南岳
石涛 垂钓图 立轴
石涛(款) 西樵苍翠图 甲戌(1694年)作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山水
石涛 洞庭放棹 1697年作
长夏山居 石涛(清)
松阁临泉图
石涛 秋山行旅图
石涛 千山红树图
石涛 海潮图 1692年作
石涛 鬼面峻峰图
石涛 古树茅屋图
石涛 仿张僧繇访友图
石涛 法李成溪山寒林图
石涛 洞庭秋风
石涛 东苑菱花西苑藕 1695年作
石涛 东坡诗意图
山亭喜雨 石涛(清)
淮扬洁秋图 石涛(清)
窗读易 石涛(清)
石涛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节艺彪炳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多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他用董其昌的笔法来画山水,却绝无秀逸平和,明洁幽雅的格调,而是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
他的用墨不同于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润明洁,朱耷干擦而能滋润明洁。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朱耷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朱耷与别人润得不一样。一个画家,在艺术上的表现,能够既不同于前人,又于时人所不及。有评论说:八大山人山水,看似怪异、荒率、粗糙,多类似恃才放旷、初学之作,然细品之,则似见黄公望之繁茂;董香光之清净;倪云林之简远。更其出三者之右者,则为诡异奇伟,直入阿罗汉之境界也。
书画巨匠髡残
清 髡残(石溪) 人物图页 纸本 淡设色 纵38厘米 横30.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髡(kūn)残(1612-1692),清画家。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髡残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水中度过,经常驻足于名山大川,在山林泽薮之间,侣烟霞而友泉石,踯躅峰巅,留连崖畔,以自然净化无垢之美,对比人生坎坷、市俗机巧,从中感悟禅机画趣。
清 髡残 层岩叠壑图 轴 纸本 浅降 纵169cm 横41.5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石溪(髡残)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构图繁复重叠,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以及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稳妥又富于变化,创造出了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他喜用渴笔、秃毫,苍劲凝重,干而不枯,并以浓淡墨色渲染,使得笔墨交融,形成郁茂苍浑、酣畅淋漓的情趣,使画面产生雄浑壮阔、纵横蓬勃的气势。
清 髡残 松岩楼阁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41.6厘米 横30.4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髡残性直硬,脾气倔强,寡交游,难于与人相合。这种强烈的个性表现在他的禅学上是“自证自悟,如狮子独行,不求伴侣”;表现在绘画上则为“一空依傍,独张赵帜,可谓六法中豪杰”。他自己也说:“拙画虽不及古人,亦不必古人可也。”髡残作品中的题跋诗歌多作佛家语,这不仅因其身为和尚,而且在他看来,禅机画趣同是一理,无处不通。如《禅机画趣图》轴、《物外田园图》册的诸多题跋,大都是借画谈禅,因禅说画。融禅机与画理于一炉,是髡残画作的主要特点之一。
清 髡残 秋晖蒙钓矶 1661年作,125.5×40cm。题识:绣岭宫前西日晖,忽惊岚气上人衣。人家隔岸留残照,楼阁经年掩翠微。游子不知秋已暮,蹇驴直与世相违。何当写我临流处,黄石桥头看钓矶。千尺飞流落半空,散为烟雨尽蒙蒙。草堂留在匡庐曲,头白归来睡霭中。辛丑(1661年)秋八月华公北归留此纸属余涂之,幽栖石溪残道人。
清 髡残 苍翠凌天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85厘米 横40.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清 髡残 结社林泉图 立轴 纸本 水墨 淡设色 纵120.1厘米 横61.4厘米 (日)泉屋博古馆藏
雨洗山根图 纸本墨笔 1663年作 纵103厘米横59.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书画卷 纸本设色 1666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行脚风雨图 立轴 纸本 1667年作 (168万元,2010年12月北京匡时)
山水图 册页 纸本水墨设色 纵37.5厘米横76.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岩楼阁图 纸本设色 纵41.6厘米横30.4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666年作
人物图页 纸本淡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髡残 山水图 册页 纸本 水墨 设色 纵37.5厘米 横76.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髡残 云房舞鹤图 立轴,纸本,水墨,淡设色,纵90.8厘米,横26.4厘米。(日)泉屋博古馆藏
清 髡残 仙源图轴 设色纸本 1661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髡残 山水
溪山晚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62年作
黄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70年作
山水 立轴 1663年作
梅花古衲弘仁
弘仁(1610-1664),清画家。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字渐江,号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擅画山水,初学宋人,晚法萧云从、倪瓒,笔法清刚简逸,意趣高洁俊雅。尤好绘黄山松石,为“新安画派”创始人,和查士标、孙逸、汪立瑞等四人并称“新安四大家”。兼写梅竹,工诗。存世作品有《枯槎短荻图》《西岩松雪图》《黄海松石图》等。
弘仁出身贫寒人家,性格孤僻,他是明末秀才,他晚年经常外出游览,流连于武夷山、黄山等名山,明亡后入武夷山报亲庵出家,皈依著名的古航禅师为僧,法号弘仁。受大自然的熏陶,他把自己的感受融入画中,促使了他自身风格的变革和成熟,其画风自成一格,能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腻处见苍劲”,山川奇秀多姿,少荒寂之境而多清新之意。
弘仁善画山水,初从学孙五修,又师事萧云从,后宗四家,他的作品相当简洁,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相比倪瓒,他的画没有那么荒凉,多一些清新的感觉。
弘仁溪山寂静立轴水墨纸本
弘仁松岩放艇立轴设色纸本
弘仁 溪山清幽图 手卷
弘仁 山水 立轴
弘仁 山水 立轴 纸本
弘仁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弘仁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弘仁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弘仁 山水 镜心
弘仁 山水 册页 (十二开)
弘仁 山水 册页 纸本
弘仁 山水 镜心
弘仁 孤帆远影 镜片连框 水墨笺本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