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萌宠想法

2020-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说说就说说

在我们的文化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人们在很多场合都要喝酒。逢年过节,人们要喝酒;家有喜事,人们要喝酒;同学聚会,人们要喝酒;公司聚餐,人们要喝酒;甚至在平常的生活中,人们也要喝酒。

说到酒,我最先想到的人就是家喻户晓的诗人李白。李白是个大酒鬼,对于他来说,没有酒的生活是没有灵魂的。生活中要是有什么烦恼,没有什么是一壶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酒似乎就是他写诗创作的灵感。

不论是古代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遇到生活不顺利,都要借酒消愁。工作不顺了,分手失恋了,梦想破灭了,压力过大了,都要喝得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大醉一场过后,有些人也许对生活看得更开了,也有些人可能从此堕落、一蹶不振。

劝酒是酒文化里的一个常见的现象,似乎缺少了这个环节,气氛就没法嗨起来。可是,很多时候,发展到极端,劝酒就变成了一个极其迂腐的陋习了。很多人喝不了那么多酒,可是迫于当时的情境,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喝,结果出人命也是常有的事。

在我的家里,就我已故的爷爷特别爱好喝酒。还在世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喝酒,一日三餐,除了早餐,其他时候都是酒不离口的。他最常喝的酒叫米霜,是用米酿制成的一种度数特别高而且特别苦的白酒,一般的年轻人是根本喝不了的。不单是他,他那一辈的人也都像他一样,特别爱喝酒。我从来没有看见他喝醉过,他也从来没有因为喝酒而耽误过工作。

我爸平时基本不喝酒,加上他的胃不怎么好,就更不怎么喝了,只是平时节日有客人来家里吃饭的时候,才陪客人喝上一两杯。所以,平时家里有喝不完的酒,都全部拿去给别人喝。

我讨厌喝酒,也喝不了酒,啤酒喝不了,葡萄酒也喝不了,是传说中的一杯倒的那种。

同学聚会的时候,在男生中我几乎是唯一不喝酒的人。所以每次跟同学坐在一块,基本都是他们喝他们的,我喝我的,不同的是,他们喝的是啤酒、白酒,我喝的是可乐、雪碧、王老吉、果汁、苹果醋。

每次公司年会上,酒是餐桌上少不了的东西。没办法,每次我只能以茶代酒跟大家一起碰杯,每次都是例外的一个。当然也会遇到劝酒的时候,但还是婉言拒绝了。

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一七年的年会上,我旁边坐的是我们公司的副总。当时我们这一桌十个人,包括女生在内,杯子里都倒满了啤酒,唯独我例外,在自己的杯子里到了茶水。公司的副总一直在我旁边劝酒,说给他个面子,跟他“走一个”,但我没答应。后边他还来来回回劝了好几次,说就喝一杯,一杯就行了,当时一桌人都盯着我们看,气氛有些尴尬,但最终我还是没有答应,看到我那么“固执己见”,最后他只好放弃了。

除了这一次,在很多的场合也会遇到过别人过来劝酒,但是从来没有答应过。不是说我滴酒不沾,我还是可以喝一些的,但只是跟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喝上一杯,不过,基本上也是不喝的。

当然,一开始有人来劝酒的时候,我也会感到有些尴尬,不过后来也习惯了,仿佛我天生就是不喝酒的,哪怕你把天都说破了,我也是不会答应的,当然,这个得婉言拒绝,以便给双方都留点面子。尴尬归尴尬,但是对于我来说,事情很简单,如果不想喝那就不要喝就行了。如果别人认为不给他面子,那就让他这么认为吧,哈哈。

老实说,我挺讨厌那种传统的“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的观念的。从小到大,我都没买过这种观念的账,基本上不会受它的影响,因此,在别人劝酒的时候更能坚定自己的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谁也不是谁的老子,谁也不是谁的孙子,尊重个人的意愿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

当然,这种荒唐的观念尽管在现今的社会还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它的影响已经没有以往那么大了。另外,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人们比以往更加能摆脱“以个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对各种各样的现象也能够更加的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