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嘉靖与神宗万历皇帝(六)
第五,军事与边事:
边事问题上,不得不说,综合起来,嘉靖皇帝要比万历差一些。
嘉靖时期的南倭北虏问题,显得尤为严峻。我们可以举一下发生在嘉靖朝影响很大的两个事件,1.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鞑靼部原本目的是杀杀抢抢,充实一下自己,没想到一路下来,明军竟然溃不成军,打到北京城下,京师告急,朝野震惊,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就是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了。明史记载连嘉靖皇帝都“大震惧”。这是严重的北虏问题。2.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伙72人倭寇,从绍兴上虞县登陆,一路攻杀,直逼南京城下,一直在内陆作乱长达数月才被剿灭,期间明军出动几万人,被杀伤的官军多达四五千人。这是南倭问题。当然,倭寇还是在嘉靖朝被戚家军剿灭,这都离不开浙直总督胡宗宪的支持。但是足以说明,虽然嘉靖皇帝聪明过人,在权术这块无人能及,但军事实在难以过关。
不过,嘉靖朝的军事人才还是有的,比如名将俞大猷、戚继光、李成梁等,还有文官出身的武将谭纶,这些也都成为隆庆和万历朝军事力量的中流砥柱。
万历皇帝,还是撇开张居正改革的十年,此后,俞大猷和戚继光等将星陨落,即使如此,万历年间著名的三大征,平定蒙古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入侵朝鲜的朝鲜之役,以及平定苗疆吐司叛变的播州之役,均以胜利告终。这些军事行动都发生在万历躲在深宫不上朝期间,然而万历皇帝破天荒地主动过问并关心战争过程,参与军事决策,甚至在取得胜利后,走出深宫,亲自参加告慰太庙的典礼。然而,万历的最后两年,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以失败告终,标志着后金已经崛起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场战役的失败,与三大征耗尽明朝财力有关,而另一位著名边将李成梁也脱不了责任,他养寇自重,虽然很能打,但他不把敌人打死,而是留他们一口气,这样就可以长期拿朝廷的军饷和赏赐,其中最大的寇就是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