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在》

2018-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麟雁
《临在》

无论是印度的瑜伽和佛法,

还是中国的儒家与道家,

其最高目的都是让我们超越一切、

回归自然、

大休大息。

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超越修行、

不再修行。

但是,

我们已深深地习惯于做点什么了,

已将自己深深地认同于一个做者,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大脑必须思考点什么。

突然有一天,

一位圣者—老子或佛陀告诉你:

我们的问题都是出在不是做得太少,

而是做得太多,

尤其是乱做得太多。

放下万缘,

当下即是。

当我们还在携带着一个沉重的过去时,

我们不可能放下万缘,

安处于当下。

当我们还在被未来的各种期望和愿景笼罩时,

我们不可能放下万缘,

安处于当下。

当我们还有一个“我”横梗在心胸时,

我们不可能真正地放松身心、

超越思考而安处于当下。

圣者说:

过去,这是一个障碍;

未来,同样是一个障碍;

自我也是一个障碍。

当我们真正地放下它们时,

我们才能自然地回归于“现在”和“此时”之中。

“临在”就是生命,

“临在”就是智慧,

“临在”就是上帝,

“临在”就是涅槃,

“临在”就是极乐世界!

《临在》

爱玲 2018/06/24 整理于《瑜伽经》直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