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笔记1
理性与感性的兼顾
完成一篇作品的前提是写作冲动,它源自于人体某种自发的动力。而最原始的创作冲动可以让作者暂时卸下心防,放松身心,忘掉写作的条条框框,从而进入非理性的高效写作状态中。
但纯粹的感性抒发,不足以让我们完成一篇好的作品。过于随性,文章的内容容易出现混乱,在一些重要的信息缺失下,别人无法看懂文章的内容。
所以还需要通过理性和常识的参与,先放任情感宣泄,再以理性对内容梳理调整。如同放风筝一般,线过长会断,过短飞不高,需要自己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飞得又高又不会断。
讲好一个故事,既需要感性和激情,更要兼具理性与常识,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做到自由切换。因为作品的生命力是真实的思想情感,而理性却能让作品得到更好的呈现。
在遣词造句和人物塑造:在词汇作用上,动词名词要足够具体,副词和形容词要足够准确,不能滥用指代不明的隐喻或陈词滥调。在塑造人物上,要思考,如果是在现实中,该人物会发生什么?
从现实中寻找思路,并给人物安排特定的行动和反应,以此来凸显人物性格。
世界源于想象力
你的灵感来自于哪里?怎么发挥想象力?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和人物虚构是最核心的技巧。
当你一切写作素材都取自于现实生活,你的写作灵感将很快枯竭,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的写作完全依托于现实,那么你的创作风格将会趋向于胆怯和保守。
写作是为了通过一个故事揭示一定的道理和思想。出现的人物和情节都是为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而服务的。
小说创作中,虚构是不可或缺,要想真正掌握小说创作方法,就要习惯用自己的想象力填补现实生活的空白。
真正锻炼小说创作能力,就要尽情想象出现实生活中并未发生过的故事,如果只是把现实发生的事情进行人物和场景细微改动,并不能提升作家创作能力。
当我们缺乏想象力时,我们可以从现实中寻找那些能够产生客观影响的事件,而非纠结于人物主观感受,进行故事和情节的构思。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虚构出一些并不真实的事件,让人物行动起来,如此才能够推动情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