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伍舒【1期3班】刻意仿写练习Day9
【刻意练习】
《文字里的旋律》
有什么声音可以和这个文字里灵动的旋律相比?莫扎特的哪一首曲子,婚礼上的哪一段交响乐,曾经达到过这种隐藏于纸张之中的心灵的治愈?曾经获得过这种使人超乎听觉之外灵魂深处的共鸣?一个四处漂泊的外乡人,贫苦、残疾、孤独,天生残缺的人,命运让他无法发声,他用自己的肩膀给居无定所的牧圈带来喧闹,他用自己的双脚让歌声在苍茫的草原上飘荡,他用身体力行传承人性里最朴实的善良之光!
在持笔人的无声世界里,笔尖是琴弓,纸张是琴弦,纸和笔的倾情交融之后,无声却胜似有声,眼之所见,脑之所想,心之所感,都使人骨子里升腾着人性的温情,好似他们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足以让他们追求一生,足以成为一切和善心灵愿景的:
“用一颗真心去触碰世界,用一支残笔去打动世界。”
【对比分析】
1. 本段仿写来源于曾读过的南泽仁散文《挑挑匠》,在文章中,作者用极为细腻的文笔描绘了草原牧场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画面,通篇文字意境悠远,文尾的歌词令人浮想翩翩,仿佛身临其境,真有旋律萦绕在耳边。
2. 原文开头以拿破仑的战役为对象,凸显出贝多芬超人的努力。仿写用世界著名音乐家莫扎特作对比,意在营造出文字里的旋律胜过任何音乐大家的名曲。第一个反问中“纸张”算是文字和音乐的共性联系,文字和乐曲都需要通过纸张;第二个反问中“听觉”把实的音乐声和虚的文字里的旋律也做了关联,为后文的“无声却胜似有声”的观点做个铺垫。
3. 仿写里的反差,来自散文里的主人公“挑挑匠”而不是文字创作者,和原文有出入,因此衔接得不自然。
4. 转到文字创作者上,为了不离题,把纸和笔比作乐器部件,想让文尾和开头两个反问有所联系,也是为了点题。
5.要想模仿出文学大家作品里的形和神,哪怕是十分之一也是着实烧脑!这才第9天,坚持30天,就算不能蜕变,也能开阔眼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