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读而感-77.《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2023-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迷茫书小虫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实际上是人、物、事三者的辩证关系,不同的组合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管理,就是确保人与物结合后能够做出最有效的事来。

1.管理的理解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2.组织管理观

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现象一:功劳与苦劳。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现象二:能力与态度。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

现象三:才干与品德。

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

第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3.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管理解决的第一个效率: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

获得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四条原理:

· 科学划分工作元素。

· 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

· 与员工经常沟通。

· 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

管理解决的第二个效率: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

管理解决的第三个效率:使个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个人创造组织环境,满足需求,挖掘潜力。

4.传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管理者的特征:

传统管理者的第一个特征是:专注于烦琐的事务,时间属于别人。

传统管理者的第二个特征是:身在岗位上,处在什么岗位上,就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所以导致部门之间的不合作,导致很多管理者“屁股指挥脑袋”,不知道整个系统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传统管理者的第三个特征是:只专注于事务,忽略了对人的培养,下属总是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

有效管理者的特征:

有效管理者的第一个特征是:进行时间管理。

有效管理者的第二个特征是:系统思考。

有效管理者的第三个特征是:培养人。

5.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这五项内容是一个递增的关系,要求企业依次实现这些管理内容,这个顺序不能够颠倒,不能够打乱,也不能够只做一个而忽略其他。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计划管理在管理理论中也被确认为目标管理。计划管理事实上是管理资源,而不是管理目标。

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目标要能够检验;

第三,使目标清晰。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是否匹配的问题,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实现流程管理需要:

一是打破职能习惯;

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组织管理:回答权力与责任是否匹配的问题。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请记住管理上任何新的变化,都不要全面展开,因为那样风险太大,也违背了管理学科的特性。

6.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

理性决策怎么做?

步骤1:识别问题:要真实地考虑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

步骤2:确定标准

步骤3:分配权重:把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地方去,以保证决策的选择是正确的。

步骤4:拟订方案:把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地方去,以保证决策的选择是正确的。

步骤5:分析方案:注意两点:第一,分析方案应该着重于建议,而不是人;第二,需要分析社会愿望因素——取悦上司还是同事。方案是需要所有人去执行的话,取悦同事的方案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方案是要上司批准的话,那么取悦上司的方案比较容易通过。

步骤6:选择方案

步骤7:执行方案

步骤8:评价方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过程,检验后果,改善推进。

7.什么是计划?

计划就是5W1H——做什么(What to do it)?为什么做(Why to do it)?何时做(When to do it)?何地(Where to do it)?谁去做(Who to do it)?怎么做(How to do it)?

好的管理者,一定是承担目标,但是寻求资源,只有主动承担目标而又不断地寻找资源的人,才能够体现出经理人的本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