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的学习杂记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2017-05-30  本文已影响67人  b1a8dd2ada89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一、我与罗老师——英雄故事中的启程

(一)用李笑来老师的话说,过去的那些时候就像上辈子一样

569分……这是我中考的分数,嗯,很是遗憾无缘高中,虽然就差10几分。但我也没有为自己错过大学而难过,自己还有点欣慰。对于我这个热爱网游的孩子来说,至少这几个月自己已经尽力了,不过现在想来多半是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

稀里糊涂选择了个专业,也许是因为“报关专业”类似于“警官学校”,在我那时看来和事业单位差不多吧。

12年进入了当地的大专院校,而自己的底层价值观也一再的提醒自己,不能再像之前的自己那样“专注”于“爱好”了。自己应该多尝试、多成长,只有持续的积累,才能让自己变成那个理想中的自己,而不仅仅只是在虚拟世界中搏杀了。

就这样我就参加了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还进入了三个学生社团,而其中一个社团至今还激励着我。不仅如此,在头几年我不停的参加学校活动,套用《奇葩说》臧鹏飞的类似话:我就是重在参与本人。

大到单独主持学校晚会和单人节目演出,小到各种活动志愿者,在此期间我得到了许多成长和收获,至少我变壮了,变得会交际表达和不怯场了。

图1,参加 市导游技能大赛时,最下面那个是我

(二)挥之不去的“好伙伴”——网游。

就这样,我努力的想让自己一点点的成长起来,甚至为了买能参加社团的装备,我吃了几星期的泡面,还是袋装的。

但我生活的主线,还是围绕着网游,一有闲暇的时间就进入奋战,当然我们还有亲切的暗语“撸不撸”。

图2,这是我当时游戏的记录

社团训练、演出排练,就像一个个主线任务之外的支线任务,完成之后有额外奖励,或许也是给自己当初诺言的一点点兑现,让自己还觉得在成长和努力。其实已经背道而驰,又变回那个会通宵七天打游戏的我了。

虽然时间大把的花在了“支线任务”上,但我也相近办法挤出时间来玩,当时最好的办法是提前一天到达演出或活动地点,然后玩他个一天一夜,大家也知道这无疑对身体和状态都影响巨大。

那时的自己也毫无办法,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偶控制不住智鸡啦”(我控制不住自己了),就像一个坐井观天的青蛙,既不知道外面的天地,也没办法知道,禁锢在那小小的世界中了。

(三)相见恨晚

就和所有的偶遇一样,2014年末的周日不经意之中接触到的罗老师,给我现在的生活产生了阵阵涟漪。

也许也要感谢一下我的室友,在熄灯之后洗衣服时,总给我讲他看到的小说看到的漫画。让我对游戏以外的世界也产生了一丝兴趣,他还推荐我在“掌阅听书”上听《盗墓笔记》。而我这个人接触到一个东西之后,喜欢借助着新鲜劲来大量的获取内容,这也许有点古典老师像说的“产品人”。

就这样没几个月《盗墓笔记》、《三体》、《鬼吹灯》等等内容我都听了个遍,期间我也转战到“喜马拉雅”。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那时我也算是在青春期吧,当时我就对恋爱、两性关系比较关注,在听的一个播主“绛妖精”讲恋爱心法和技巧的时候,吧唧,一个笑么声的中年男性声音就传出来了。

当时内容播完了,软件就播放了类似内容了吧,我当时在整理衣物要出发回学校,就放任手机的播放了。我就这样怀揣着对女性的心理冲动和好奇,听着一个中年大叔在那侃侃而谈:

“我们观察女性,只不过是站在河对岸来眺望另一边,最多是知道山脉地形的大致轮廓,对岸是那么泥唧唧黏答答的细节……”,

当时罗老师是在讲述看完《魔鬼搭讪学》等书之后的观点。听着听着,就感觉这位大叔的讲述方式和内容都很吸引人,我就这么一直听着罗老师的声音和内容,从下午到学校直至临睡前。

也不知道是什么特别的原因,就非常喜欢罗老师的内容,也许这就是恋爱的感觉吧——喜欢一个人无需任何理由。

当然啦,看了吴伯凡老师的内容知道了,人能在1/10秒内就通过一个人的非认知能力来判断出对一个人的喜恶程度。

就这样,罗老师奸笑着朝丢了块石头,扑通,在我生命中泛起阵阵涟漪。


二、“得到”与我——英雄故事中的宝物

(一)时间的一记重拳和前途的迷茫

罗老师的《罗辑思维》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从中窥探外面世界的精彩。开始我是从感兴趣的内容听起,渐渐的就从第一集开始,从头至尾的反复听。

就像现在笑来老师说的:你自己的状态不同,在看同一个内容的收获也不同。

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听,给自己不断的带来“认知快感”。

一晃眼,《罗辑思维》就来到第四季了,我也进入了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而罗老师的2个宝贝的出生,也使得《罗辑思维》也迎来了第一次的大代班,缺少了罗老师的《罗辑思维》感觉有些逊色也不常关注,现在想来那时候自己可能进入了知识的倦怠期。

而我游戏“事业”也进入了新的维度,我开始打代练了。也许是金钱的刺激,我也更加的变本加厉起来了。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大把大把的时间被我就这么杀掉,作为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我也干脆放弃了连任和竞选主席的机会。

在前一年导游技能大赛上,发挥优异的我,也变得有些膨胀,在竞争激烈的笔试部分我就丢掉了8分,而前一年我拿的是满分,以第五名的成绩逼近一等奖获。而这一次,我只是第三名获得三等奖,比赛人数只有4人,而前一年是20多人。

更糟糕的是,我因为种种活动和比赛的原因,毕业所需的英语证书至今还未获得。这也让我成功尝到,成为“时间的敌人”的感受。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二)顿悟时刻

那我又是如何改变的呢?

我觉得可以用认知升级或是提升了操作系统来解释,

笑来老师说过:

人是观念产物,你脑中没有那个概念,行为做事就不会朝着那个方向。

那时候在罗老师大力宣传“得到”,虽然我第一时间听说了这个消息,但我还是在几个月之后才接触“得到”,不过也就是听听罢了。

而在罗老师和得到内容的反复熏陶之下,我也对知识付费产生认可,先后订阅了《樊登速读》和《刘润五分钟商学院》。

不过接下来就有点对不起罗老师了,作为刚进入实习的穷学生,为了更多的阅读“得到”的订阅内容,我就在淘宝上以28元的价值购买了所有专栏的盗版内容。

图3,当初购买的盗版内容

而恰恰是因为读到了李笑来老师的《你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那篇文章,让我放下了网络游戏。

从前我那么没命的玩,就是建立在一个借口上——为了满足自己高成就感和完美主义,不舍得放弃那个执念。相信自己能够成为职业玩家,能够行行出状元,能成为那金字塔顶尖的那小撮人。

这也许就是刘润老师讲的“沉没成本”,我真的浪费了太多,反而使我更加的不肯丢弃。而看了那篇长文,我知道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时间”,而是“注意力”,我太在意过去消耗的时间了,却没想到真正的宝贵东西是“当下”,是自己当下的“注意力”。

眼下的“注意力”才是我的资产,我的下一步行动才是我真正该掌控的。

就如同围棋中,这一块子已经死了,注意力就应该立马转移到棋盘其他地方,把下一手下在当下最有利的地方,这也是一种大局观。而现在我就要把这块“死棋”给弃掉,这是刚刚开局,何必在意这一点点的得失呢?用句俗语来说就是“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三)“得到”是自我成长、自我赋能的好产品。

“得到”提倡的理念是——终生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现在这个时代正在快速的变化,更是需要个人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大到“巨无霸”公司们的转型、跨界,小到出租车司机用个滴滴。都是需要持续的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才可以做到的。

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一个“熵”,是一个不断的从有序到无序的世界,虽然我们的身体可以靠吃东西来不断的保持“负熵”,但我们大脑也是需要不断的获取新知识来保持“负熵”的。

而不吃东西你会饿,甚至会死,但你不获取知识你不成长,大脑并不会及时的“叮咚”来个弹窗提醒,也许不会饿死,但你会变得暴躁、变得怨天尤人,变成那个说:早知道年轻的时候多读点书了,然后将希望寄托给下一代的人。

而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进入互联网社会的我们,越来越容易被各种信息吸引,时间被切得粉粉碎。由其像我这种人,从小到大几乎没有看完过除了课本以外的书,不是因为没有条件,而是没有兴趣和动力。

而“得到”专栏不仅帮助我们将整块的知识和内容切割后,塞进我们忙碌的生活中,还以非常幽默和简明扼要的方式,来转述给我们听。

让我们在辛苦的学习中,不痛苦。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三、不断打磨和迭代的我——英雄故事中的回归

(一)持续学习的100多天中,迎来了“新生”

2016年1月10日,也是就是我生日的那天,我轻松的开始了我的新生。通过在行动之前,建立充分意义感,

我开始了我终生学习之路。

刚开始的自己也明白不能急躁,但要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相信积累的重要性,如那2个方程表示的那样0.99的365次方是0.33,而1.01的365次方却是37.8。仅仅就是差一分和多一分的差距,就相差如此之大,

我们还能忽视积累的力量吗?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在行动中达到更好

“得到”一周年了,专栏数量来渐渐的增加至20多个,难道说为用户节省时间的初心已经不在了吗?

在我看来是没有的,我们不能是超市的好东西太多,自己用不过来就骂它吧?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经验。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我学习的关键词是:学习,行动,迭代。

1、学习学习方式之后,再进行学习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在“得到”的《每天听本书》和《超级个体》中就有许多的方法和技巧,就比如一类、二类等知识的分类。

我自己现在订阅了15个专栏,我就会将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程度来分类。

如:

一类知识,《超级个体》为初入职场的自己赋能,每天会边听边看,并且认真实践和总结。
二类知识,《关系攻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等心法和实用技巧类的专栏,阅读总结,储存到自己的工具箱,在需要时复习并践行。
三类知识,《马徐骏·世界名刊速读》、《严伯钧·西方艺术史》等刷新认知的专栏,听后留言并记住主要内容即可。

——可以参考《超级个体》功利性学习那期

————————————————————————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2、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罗老师常放嘴边的一句话

这不仅对于作为创业公司的“罗辑思维”来说有用,我们在践行中也要记住。接受那个愚笨的自己,通过一次次的行动,来把自己变得更好。

套用笑来老师的话就是:

……快速入门已经彻底完成,剩下的,不是“学”,是“用”,是“践行”,是在用的过程中纠正,在践行的过程中发现,在错误中不断改变,在不足中不断弥补……

把技巧和心法当作自己的主线,然后在行动中发现不足,我们人是不断变化的,方法也需要不断的适应自己,才能达到更好的状态。就如同一个办公椅,只有自己坐上去,感受一下,才能调节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而在行动中,往往不是我们不愿意行动,而是不敢行动,怕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做了没效果,怕自己做了丢人,怕……就是行动之前的种种顾虑,才削弱了我们行动意愿。但“行动”是一个动词,你做就是了,就如同爱一个人,发现自己不爱她怎么办?那你就去爱啊!

————————————————————————

3、我现在的日程是这样的:

周一至周五,早晨学习一类专栏,获取一遍今天的更新内容。到了中午就再听一遍,接着就在专栏下方留言。
周六、周日,会将这周的遗漏留言的专栏重新阅读并留言,周日总结一篇“得到”学习的周记来巩固和增添我的知识体系。

当然,我也只是在不断的尝试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计划,但有一个方向会让我大胆的往前走,让我每天做到更好,每天都能向前迈一步。

我也从只会枯燥的留言之后,慢慢的变得有了自己的知识架构,能不断的将新内容结合、缝补进我的原有认知体系,这个方式也是罗老师告诉我们的。

————————————————————————

(三)学习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而轻松的刷 新知识只不过是自己在学习的幻觉。

罗老师也讲过“得到”是不会成为网络大学的,学习是靠自己的。

“得到”只是一个工具,帮助我们获得新信息的工具,只有将这些信息实实在在的用起来,改变自己的决策方式和自己的行动来向着更好的方向,那才能变成“知识”。

而这个过程是进入“学习区”的过程,注定是“辛苦”的,而“得到”是尽力的让我们做到“不痛苦”。

最后也要感谢“得到”,感谢专栏的老师们,还有罗胖罗老师

今后的每一天,我都将“笃信”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大家可以加我的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希望同大家一同成长,每日精进!

7/7成长周记——得到App一周年丨和“上辈子”的自己说,永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