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社会中有你吗
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季节,又到了动物们交配偶的季节了,
在校园里,随处都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单身的男男女女们开始蠢蠢欲动
对于他们来说,恋爱的季节就要到了
也许你应该去感受三段恋爱吧
一段用来打破对异性的幻想
一段用来对套路和伤害的免疫
最后一段用来跟一个灵魂相契,和性情相的人温暖相守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8800/b7a3f854406e44ee.jpg)
但是现在无论是没恋爱的,还是即将想恋爱的,还是分开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恋爱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这是为什么呢
《单身社会》作者艾里克•克里南伯格,他一直关注美国的单身独居现象。
人类进入单身时代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单身独居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单身时代。
截至2010年,超过50%的美国成年人处于单身,其中3100万人独自一人生活。在北欧,单身的比例更高。瑞典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
美国独居家庭已经成为仅次于无子女的夫妻家庭的第二大家庭形式,远远超过了其他四种家庭形式。
在这本《单身社会》中,克里南伯格分析了独居生活是如何兴起的,它是怎么改变人们对自身、对婚姻的理解;独居又是怎么影响城市的建造和经济的变革,甚至改变了人类老去和去世的方式。他得出结论: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做出改变,让未来的社会和城市规划适应这种变化。
造成大范围独居人口增长的原因
一是个人主义的兴起;
二是女性地位的提升,女人不再依附于男性;
三是通讯方式的变革,社交更为方便;
四是大规模城市化,使独居人群都能找到自己的团队和归属;
五是人类寿命大幅度延长,使得独居老人日益增多。
关于独居和单身人群的新认知
首先,独居并不是造成孤独的元凶。决定孤独感的并不是人际交往的数量,而是质量,那些擅长交际的单身人士并不一定感到孤独。而在婚姻“围城”中的人,可能更有孤独感。
独居并不是人生失败的象征,社会需要改变对单身人士的歧视。
第四点,很多经历过婚姻生活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单身。许多经历了失败婚姻的人士,对婚姻和真爱会拯救他们的神话彻底失望,只有很少人会选择再次步入婚姻。选择独自生活,对女性来说,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独居社会经验
克里南伯格专门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考察,这个目前全球最大的独居人口城市是怎样服务独居人群的。
在斯德哥尔摩,很多住宅楼宇都改造成了适合单身人士居住的小户型住宅,这些住宅面积虽小但功能齐全。以一居室、二居室为主,配备了餐厅、洗衣房、托儿所,可以为单身母亲和其他单身男女提供服务。政府能为高中毕业的成年人提供一间小型公寓。
克里南伯格总结说,独居,和结婚一样,只是一种生活的可选项,并不是通往重塑自我和个性的唯一途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应该受到排斥和歧视,相反社会应该为独居人群做好服务和保障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8800/c8e14c309325ce39.jpg)
在远古社会,放逐是在所有酷刑中,排名最高的,仅次于死刑
现在独居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巴西,
而且个人主义兴起,个人主义就是对自身负责,
不断上升的孤独感,国内不断提升的社交孤离
孤独感并非是人际交往的数量,而是质量,
自己心情郁闷时,找个吃饭化疗的人都没有,
而且如今的图书馆和书店,都充斥着,各种论辩,的大量书籍,
已婚的人们鼓吹婚姻生活的美好与益处,而单身人士则推崇单身
绝大多数独居者都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
各领域的工作者,创业者,面临着巨大压力,他们被称作独奏者
前景完全取决个人的奋斗努力,而非,大企业的慈善
在一部《单身》纪录片中,影片介绍
建立和维持一段两性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挑战
婚姻太TM的无聊了
孤独,如果在明智的前提下,有助于人们回归自我
现在我们并不需要另外一个人来令我们变得完整,我们本身就是一个独立而有完整的个体
在现在女性获得学历的概率与比例,比以往和现在的男性要大的多
因而他们也会发现,获得成功的代价是她们越来越难找到自己的伴侣了
单身被脸谱化,忽视,却任然过着幸福的生活
优秀的人对待恋爱
高的钩不到
低的不想要
同频道的找不到
深处大学校园的我们,
永远不希望自己在父母和年龄的逼迫下
稀里糊涂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共度接下来的余生
更不希望自己遇到一个人渣被抛弃后
还自暴自弃,不能自拔
更不希望自己被言情小说,电视,电影,造一大堆梦,然后站在原地等到不能再等
单身社会我还要续十年的会费,成为其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