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话题婚姻育儿教育

孩子,你无需被允许

2018-03-05  本文已影响37人  水手妮妮

带米米去老友家拜访,二十年的老朋友了,因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又是七八年不见,我和老友有说不完的知心话。米米在一旁玩着,忽然看到老友的书柜里摆着一个她从未见过的小物件,问阿姨她可否看一看这是什么。老友爽快回答:“随便看,随便玩!”老友的口吻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孩子,接下来你在我家看见其它什么喜欢的东西,你就不需得到我的允许了,你可以自由取用。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和老友在一起特别舒服。

米米在家有时去卫生间,边往厕所跑,边朝我喊到:“妈妈,我要去上厕所!” 我虽觉得米米这个询问有些多余,但没太计较,随口答到:“好的!” 确实,某些情形下米米的询问也不多余,因为她敏锐的感觉到:当她做作业的时候,她会带着怯懦的神情正式请示我她要去厕所了。我心里的确会有一丝不快和责怪闪过:“这小家伙就是不想做作业嘛?!”随后,调整好自己的风度说:“去吧!” 而且,在我勉强同意后,她会在厕所蹲着看书半个小时之久,如同给自己艰难的争取了一个暂时而宝贵的自由时空。吁……

难道,上厕所这项最基本的权利还要得到他人同意才行?我反思。

后来,米米又边跑边向我喊到她要上厕所时,我明亮的回答:“知道啦!” ,我想传递给孩子:你分享的信息妈妈收到了,你上厕所是你自己全权处理的事。“好的”、“去吧”与“知道啦”之间的距离是不是隔着几个山头?允许与知会之间是不是不一样?请求批准与信息分享是不是根本就是两回事?慢慢的,米米上厕所就没有再刻意告诉我了。吁……

一次,米米向我要厨房的小苏打来自制史莱姆,好像是一种类似水晶泥一样粘粘软软的东西。因受老友的启发,我告诉她:“米米,家里的东西你随便用,需要什么自己去拿就是,需要妈妈帮助随时告诉妈妈。” 我能感觉到米米听后的舒畅与自在感。其实,我这样向孩子表达的教育方式也略显刻意生涩,我想有些家庭天生就弥漫着自由自在的空气,不用任何人宣称声明,大家都那么默契,在生活中自然的发酵着每个家庭成员对彼此空间的尊重。

即使我做这样的小调整,就有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紧接着的一两个下午,米米倒掉了半袋盐做一个手工材料,失败后又使用大半瓶洗洁精再尝试,小苏打也尽情使用,并拿出家里盛饭的碗装上了玉米淀粉、水、蓝色水彩的混合液体。米米激动的让我来体验一把她的新发现:她教我把手指头慢慢插进混合液体里,然后或快或慢的拿起指头,引导我说:“妈妈,感觉!”哇哦!手指头迅速取出时我的指尖有一种新鲜奇妙的感觉,像触动着流沙,更甚的是又有细密的高频振动!而当手指头慢慢取出时,那指尖与液体之间粘性强大到居然能把整个碗提起来!太好玩啦!我经常做饭也用玉米淀粉勾芡呀,从未发觉这么奇妙的现象哪!在我还没从奇幻之中走出来,米米又给了我注入一剂清新剂点题:“这就是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好高级的词汇,我似乎在哪听过但完全不懂。我问她是不是爸爸教她的,她说不是,她在网上学的,所以自己做来试试。接着,她又滔滔不绝的告诉我还有哪些液体是非牛顿流体,都有什么特点,电视节目里都做过实验,比榴莲、玻璃都防子弹呢……!

学校的生活,尤其小学生的学校生活,可能有颇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不能、应该、必须、否则。例如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课期间不能上厕所,当然不是所有学校都如此。米米因此每当感冒期间不敢去学校,因为感冒时她很怯冷,一冷就会突然想大便。她还发生一次上课期间尿裤子的事情,冬天湿湿的裤子穿了一整天!我了解到因为老师担心孩子借上厕所跑出教室贪玩、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等,不允许学生上课期间去卫生间。不过试问,如果大人在上课期间因突发状况控制不住想上厕所,大人会怎么办?不被允许会有什么感受?

我强烈建议米米,如果你再遇到在上课期间急需上厕所,你就告诉老师,对不起老师,我真的很急!不用等老师批准,立马去卫生间!回来之后再慢慢处理善后。你尝试与这位老师交涉,不行就请你最信任的人帮忙,包括你在学校最信任的老师和爸爸妈妈。上厕所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权利,你拥有这个权利,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允许!我喋喋不休、也充满困惑……孩子时常处于被控制之中,难以自己作主,长大却又如何突然的蜕变得主动、独立、担当、以及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

一个朋友的孩子转学到新的学校,很开心满意,他说了很多满意的原因,其中有一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孩子不再便秘了!就这一点,新学校就足够美好了!!!因为,孩子的身体会感觉、会说话。

我进一步意识到,孩子在长大过程中,还有尿裤子的权利!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尿裤子是正常情况,这是常识哦。如果家长在发现孩子尿裤子,温柔协助孩子更换清洗就好,就像帮不会梳头的孩子扎个辫子一样,孩子就会这么放松、自然的长大着。如果大人怕麻烦,或者认为孩子本应有很多办法可以避免某次尿裤子。或许,这样的成人也一定不愿意看到孩子做的事情与他们的诸多预期不符。例如,字迹不够漂亮清晰、琴弹的不够流畅、动作太慢、爱哭、发脾气、不主动与人打招呼、写不出作文、考试分数不高、不喜欢吃蔬菜、还没完成当日阅读、碗没有洗干净……

有些孩子的家庭生活,是学校生活的延伸。不同时间段孩子做什么,都是大人设定好了,难得放空。一个小孩对家里的保洁大姐说:“阿姨,千万别告诉我妈啊!”原来孩子做作业时在偷偷打游戏,他在家的分分秒秒都是妈妈仔细计划安排好了,孩子打游戏是不被允许的。你会说打游戏本来就不宜,这个话题我们将来探讨。不仅打游戏,在这个家里,孩子做与当日计划无关的事情都是不被允许的。

孩子在自己的家都不能自由自在的生活,身边如同筑起了许多堵无形的墙,那么孩子是什么感觉?他(她)又该如何发展成长,伸展自我、构建完整的人格?难怪,一个优秀的博士会感觉到,如果他在颐和园散步半天心底会莫名升起一股内疚感、甚至负罪感。那是因为,儿时习得的逻辑告诉他,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放松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是不被爸爸妈妈允许和支持的!他的心里已经住着一个内化的权威(父母、老师、长辈等),任何事情都需要得到这个权威允许才可以去做,否则就是背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