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

职场上比「慢半拍」更可怕的,是「少根筋」

2019-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霖小姐慢半拍
职场上比「慢半拍」更可怕的,是「少根筋」

上个月,公司总部综合办来了个新同事,上月末往工作群里发了两条信息,第一条是一份文件,接着贴出了一张带有两个二维码的照片:

职场上比「慢半拍」更可怕的,是「少根筋」

乍一看没什么问题,我们要做的不过就是:

点开第一个文件,全部看一遍。

从文件里找到两个二维码的使用方法。

扫码。

根据指引完成两个二维码里要求做的动作。

给综合办一个反馈。

只有5步而已,不算太复杂。

但这两条信息却在同事们之间炸开了锅,他们需要另一种只有4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不用点开文件就知道两个二维码的用法。

扫码。

根据指引完成两个二维码里要求做的动作。

反馈。

这需要发信息的人把文件要求浓缩成几句话,发在群里,站在任务执行者的角度看,这要求不算过分。

因为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份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卷,公司所在社区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参与答题,与公司业务没有直接联系,更不是大家的本职工作。

面对这种「边缘任务」,不做肯定不行,但只要站在任务执行者的角度想这件事,就知道:

通知大家的时候,文件和二维码都不是重点,直接告诉大家怎么做、最大程度的为大家节省时间才是。

那是这位新同事第一次在群里发通知,试想,如果他当时用第二种方式,可能会获得大家一个不错的第一印象,至少,不会初来乍到就陷入被动。

职场上有些人反应总是慢半拍,讨论个事情,已经结束了,才想起来还有重点没说,不得不再找机会补充。

和慢半拍不同,像我新同事这样做事少根筋的,就是完全没有补充动作,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有任何不妥。

为什么做事总是「少根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做事时站的角度不同。

如果一味的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像我那位同事,只顾把自己的工作完成,那么发个文件、跟张照片就行了。

如果站在对方的角度,同一件事,他的任务就变成:为对方节省时间。

角度不同,做法完全不同,因此,想要避免做事总是少根筋,就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事情。

具体方法,我总结了3个方面:

1.停一下,用对方视角审视一遍。

也就是老生常谈的换位思考,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做到的却很少,就是因为我们太容易陷入惯性思维了,所以才在前面加了个「停一下」做拦截。

停一下,是为了审视当前做法是否妥当,它是避免惯性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操作也最简单。

拿文章开头的那个例子来说,我同事在准备发那两条信息前,就应该稍微停顿一下,然后把自己当成看信息的人,思考:我看到这个信息以后,会怎么做?

他很快就能发现问题、并且找到第二种方式。

发现了吗?停顿一下实际上是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来审视自己的做法。

当然,这个过程耗时耗力,很多人即使知道换位思考,也不想去做,但是,懒得动不是最可怕的,懒得思考才是,不想动脑筋的结果就是:让自己陷入被动,最后还得自己来解决,偷过的懒最后总是要还的。

2.停一下,问一句:为什么?

换位思考适用于一般情况,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就要在心里问一句为什么:

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为什么这么想?

他为什么这么要求?

......

举个例子。

我们家晚饭主食都刻意控制、吃得很少,不管在家做还是在外面吃,都保持着这种习惯。

于是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常常只点一人份的米饭,两个人分着吃,但我们点菜的时候都不会刻意说,然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有的餐厅需要我们提醒服务员多拿一个空碗。

有的餐厅上米饭的同时就上了一个空碗,不用我们提醒。

这就是我说的,遇到特殊情况,在心里问一句为什么。点餐时对于每人一碗饭的普遍情况来说,两人一碗饭显然是个「异常」,只要在心里打个问号,就能想到多拿一个空碗给客人。

比起需要客人提醒再去拿碗的少根筋的做法,后者站在了客人的角度看这个异常,就能想到更合适的做法。

3.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为对方着想

两者乍一看差别不大,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对方着想」意味着:我认为你是怎么想的,实际上还是没有跳脱「我方」视角,而「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则意味着:如果我是你,会怎么想。

如果不注意加以区别,很容易把站在对方角度想做成了为对方着想。

日本青山鲜花市场的Park Corporation社长井上英明讲过一件事:

公司在为顾客打包鲜花时,曾在装箱上动足了脑经,并且认为当时用的方法完全是在为顾客着想。

直到社长自己收到花、准备开箱时,才发现一切都是自作多情:把鲜花严密装箱的做法,其实并没有考虑到顾客取出鲜花时有多费劲,这种为顾客着想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我觉得你需要我这样做。

如果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想,箱子在设计之初,目标就应该是:方便顾客取出。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而不是为对方着想,就能有效避免做事少根筋。

职场上反应慢点儿不可怕,就怕做什么事都少根筋,凡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换位思考,不嫌麻烦,只要多想一步、换个视角、多问一句为什么,就能避开「凡事少根筋」的陷阱。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关于成长,慢半拍没关系,但别停!

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