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立场体验生命——将自杀潜意识扼杀在摇篮里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以儿童立场体验生命
——将自杀潜意识扼杀在摇篮里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低龄化。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学习压力,家长压力。当然也有一部分来自家庭环境,主要体现在父母感情不和,孩子不能感受家庭温暖,以及长期跟随祖辈生活或者寄居亲戚家而导致孩子心理问题,从而产生心理危机。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干预,尽可能帮助孩子步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轨道。
一、案例介绍及分析
章丽(化名), 六年级学生,留守儿童,寄居在婶婶家。2021年6月23日早上,班主任老师一来到班上,就有学生跑过来说,章丽哭了。班主任赶紧跑进教室,发现章丽哭得非常伤心。于是班主任把章丽带出教室来到走廊上,边安慰她边问其原因。章丽说,不知道原因就是想哭,有时想自杀,有时走到河边想跳河,有时走在楼上想跳楼。听到这,班主任感觉事情很严重。经过耐心询问,得知她婶婶家三个孩子经常欺负她,她受不了。章丽主动要求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谈一谈。随后询问班主任是否可以寄居在老师家。
二、问题解决策略及过程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章丽同学在心理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明显具有自杀潜意识,如果任其发展,这种潜意识会逐渐得到加强,会占据孩子的意识主导地位,届时会严重危险,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尚处于“浅意识”,可以通过心理干预,矫正孩子心理不良意念以及心理偏差思维。
(一)心理咨询,缓解情绪
2021年6月23日上午,心理咨询老师接到班主任电话,了解到有个女孩子情绪不佳,无缘无故就想哭,想自杀,主动要求和心理老师谈一谈。9点40一下课便马上约该生到心理咨询室做心理咨询。咨询时间持续约五十分钟。以下是咨询对话:
师: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呀?
生:我叫章丽(花名),颜色艳丽的丽。
师:多大了呀?
生:12岁。
师:好的,章丽。今天我们的谈话内容会按照规定保密。我看你心情好像不太好,是最近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烦恼吗?
生:嗯,我总是无缘无故喜欢哭,停不下来。
师:无缘无故喜欢哭,是发生了什么让你难过的事,让你想到就想哭吗?
生:我总是会为一些小事感到烦恼。
师:比如说什么小事呢?可以具体说说啊?
生:我想和妈妈一起住,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爸爸妈妈感情不太好,总是吵架,我好怕他们会离婚。
师:你想爸爸妈妈了是吗?你和妈妈会经常联系吗?你有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吗?
生:大概一个礼拜联系一两次。说了,妈妈说如果她回来带我,我们就没饭吃。因为爸爸有时候赚不到钱。
师:所以妈妈暂时不能回来,那爸爸妈妈在外面,那你平时是跟着谁呢?
生:跟着婶婶。婶婶家有三个小孩,两个堂哥每天都欺负我。每天都和他们吵架,玩游戏的时候,我赢了他骂我,我输了他也骂我。他骂我我也会骂他,但是我就是会忍不住哭,哭得停不下来那种。(眼圈红了,开始流泪)
师: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本来就让你感觉很孤独了,两个堂哥还总是欺负你,让你觉得很委屈,让你情绪崩溃想哭,是这样吗?
生:嗯,是。
师:还有什么事情是让你很难过的吗?
生:有一次,堂弟拿瓶子打我,可是奶奶不仅没有安慰我还骂了我。
师:奶奶的做法确实不对,那你当时肯定觉得非常憋屈。后来呢,怎么样了?
生:然后我就出去了,我就走到了河边。我想跳下去,我觉得如果我死了也没有人会在乎。
师:傻孩子,奶奶平时对你怎样?
生:他们都说奶奶对我很好,我也觉得奶奶对我很好。
师:是呀,奶奶对你疼爱你是知道的。还有什么事情是让你觉得很苦恼的事情吗?
生:(想了一会儿)没有了。
师:好的,那我们就刚才说的那几个问题一一来看。堂哥欺负你、奶奶区别对待你、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三件事情,哪件事是对你影响最大让你最苦恼的?你能把这三件事的烦恼程度排个序吗?
生:我觉得是堂哥他们欺负我,因为每天都会待在一起。然后是奶奶那件事,最后是不能和妈妈在一起。
师:嗯,好的。那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件事的解决办法。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是要制止你堂哥欺负你的行为。这方面我晚点会和朱老师联系,让她来帮你解决。可以吗?
生:嗯,好。
师:第二个方面,是从我们自身出发。老师先给你讲个故事,以前有个男孩子总是喜欢扔垃圾,扫地的爷爷看到了就骂他。可是越骂他他越是扔。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和那个男孩子说:“你每次扔垃圾,我就给你一块钱。”接下来一个月,爷爷每天都给了他一块钱。一周以后,爷爷不再给了。你猜故事的最后会怎样?
生:那个男孩子不扔垃圾了。
师:答对了。这个爷爷越生气,男孩觉得越有趣,于是扔得越起劲。可是当爷爷不再给予他这种反应时,男孩也觉得无趣了。所以对于和堂哥的相处,你觉得你能怎么做呢?
生:唔,我越哭他就越觉得好玩,喜欢欺负我。不理他,不去听他的话。
师:你真的是个很有悟性很聪明的孩子。也许你的堂哥就是有这种恶作剧心理,你越哭,他越喜欢逗你。所以你可以试试你刚才说的办法,看看有没有效果,好吗?
生:好,我试一下。
师:好的,那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件你觉得很烦恼的事情。这件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生:去年。但是我每次想到这件事都无法释怀,耿耿于怀。想到就想哭,很难过。
师:嗯,去年发生的事你现在想来还是这么伤心,能看出来奶奶这样做真的让你觉得很委屈。
生:(不说话,哭)
师:(帮她擦眼泪)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大人有时候还不如小孩子勇敢呢!小孩子会很大方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很多大人碍于面子,即使自己做错了,也不肯承认,尤其是老人。
生:(看着我点点头,情绪开始稳定,有点笑意)
师:你刚才也说了,奶奶一直都对你很好,很疼爱你。我相信奶奶也知道自己那次是做错了,只是她不好意思向你道歉不好意思承认错误,但是你想想,她是不是已经用对你好的行为在默默补偿你了?
生:嗯,奶奶是对我很好。
师:是呀,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会做错事。奶奶对你那么好,她年纪又那么大了,你能原谅她这一次吗?
生:(点点头)嗯,可以。
师:你真是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所以以后当你再次想到这件事觉得难过的话,就多想想奶奶对你的好,好吗?
生:好,我知道了。
师:你刚才说,那次奶奶骂了你,你跑到河边想跳下去。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就觉得就算我死了也不会有人在乎我。(眼圈又开始红了)
师:你总是会有这种想法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生:嗯,从去年开始就有这种想法了。
师:那你有付出过行动吗?
生:我走上过楼顶。
师:你平时吃饭、睡觉还好吗?
生:昨天婶婶带我去医院检查了,医生说我食欲不好是因为心情不好。但是我食欲不好是从小就这样的。睡觉挺好的。
师:好的,我们现在玩个小游戏吧。你现在在纸上写上你认为最重要的10个人。
生:老师,我只写了五个,可以吗?(写了爸爸、妈妈、爷爷、哥哥、自己)
师:也可以,那么假设现在你必须失去一个亲人,你选择谁?
生:(很艰难地选择了哥哥)
师:如果还要再选择一个呢?
生:(考虑过后选择了爸爸)
师:如果还要再选择一个呢?
生:(选择了奶奶)
师:再选一个吧!
生:(选择了自己,留下了妈妈)
师:在刚才做选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觉得很难。即使是假的,也会觉得很难受。我不想失去他们。
师:是啊,即使这只是一个游戏,你仍然会觉得很难受。失去亲人的痛难以形容。能看出来你真的非常爱他们,更爱你的妈妈。你是这样的,你的爸爸妈妈、奶奶哥哥也会是如此。明白吗?
生:嗯,知道。他们也会很痛苦。
师:是的,并不是没有人在乎你,只是有时候大人忙于工作,才忽略了你的感受。世界那么大,那么美好,你还这么小,这么优秀,你不想去看看外面的风景如何吗?
生:(眼神坚定)嗯!想去看看!
师:现在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你想一想,你会永远和堂哥在一起吗?你会永远待在乐平吗?
生:不会,我会长大。
师:是呀,你会长大,你这么优秀,将来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知道吗?
生:知道,我会努力!(表情逐渐开朗)
师:那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件事我让朱老师再和你妈妈商量一下,看看如何解决,好吗?
生:好。
师: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生:我会告诉我的好朋友。我和同学关系都挺好的,有几个好朋友,我会把这些事情告诉她们。
师:嗯,倾诉确实是个好办法,可以排解一些负面情绪。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好。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情绪ABC理论。A代表事情本身,B代表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C呢代表结果。老师给你举个例子。假设你今天没有写作业,老师批评了你。这是A。如果你觉得老师就是不喜欢你,就是针对你,那么结果会如何?
生:会讨厌老师,更不喜欢学习。
师:那如果你觉得是自己不对,老师批评我是因为老师不希望我退步,不想看到我很懒惰。老师是为我好。结果又会如何呢?
生:我下次会完成作业,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师:真棒!你看,对待事情不同的看法是不是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呢?
生:是的。
师:所以我们人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同一件事,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要及时自省。如果发现自己总是消极地想事情,就提醒自己要从积极的方面去想。这样,我们的心情也就不一样了。
生:嗯,是。我就是总喜欢想些消极的事情。
师:是呀,所以我们学会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每个人都会有人生低谷,要学会自我调节。
生:好,我知道了。(此时情绪已经稳定,面带笑意)
师:你悟性很高,我相信你可以做到。除了倾诉、自我调节,当你觉得心情不舒畅的时候,还可以试试运动。
生:好。
师:现在感觉心情如何?
生:(笑着说)现在感觉好多了。不难过了。
师:以后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不高兴的事情都可以来找徐老师。我随时都会在,随时都会陪你,好吗?
生:好。
师:今天的事比较重要,所以我必须告诉你的班主任和爸爸妈妈,可以吗?
生:(犹豫一下)好。
师:好,那么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下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来找我,好吗?
生:(笑着说)好,徐老师再见!
以上是面谈的全部内容。
(二)联系家长,寻求内因
班主任带孩子去到心理咨询室后,马上打电话给她妈妈,把孩子表现出来的情况以及心理问题一一作了告知。通过电话交流,班主任了解到章丽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章丽有担心父母离婚的忧虑,这可能是孩子心理深层次的诱因,而明显的原因则是婶婶家三个孩子对她的态度,在章丽认为,是明显的欺负行为。于是章丽妈妈拜托班主任让孩子寄居在老师家几天,过几天就是暑假,表示放假了就带孩子去浙江打工的地方。
(三)领导重视,个性处理
心理咨询老师与孩子面谈后,和班主任就学生情况做了反馈,一是务必和孩子父母联系,一定要让父母知情;二是要和孩子婶婶沟通,制止堂哥对她的欺负行为。同时将情况反馈给学校。学校高度重视,下午华静校长、杨晓玲副校长、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出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联系父母,让父母引起重视,最好回来一趟。其次,要和婶婶谈,教导好两个堂哥,不再刺激章丽。最后,由于孩子不想寄居婶婶家,有寄居在班主任家的愿望,所以为了避免孩子被再次刺激受到伤害想不开,决定最后一周让章丽寄居在班主任家,方便班主任老师观察开导孩子。
(四)持续关爱,跟踪关注
暑假章丽妈妈带她去浙江了。期间班主任打了几次电话给孩子妈妈问询孩子情况。反馈很好,妈妈去上班了,她就在租的房子里写作业,做点家务。开学了,班主任第一件事就是找孩子,了解这学期孩子是谁带她。孩子说还是跟着婶婶,表示没有什么问题。班主任再三提醒孩子有什么难过的事,伤心的事,就来找老师。 之后,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跟章丽聊几句,感觉情况确实好了许多。
三、成效与反思
目前孩子情绪稳定,没有什么大问题。尽管如此,但诱发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没有根本解决,因此孩子心理随时有可能诱发问题。首先是父母感情问题,这无法调和。因此孩子缺失安全感,也缺少来自家庭的温情,这样的孩子心情比较脆弱。其次,仍然寄居在婶婶家,不良环境与堂哥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寄居老师家也不现实,也不被允许。基于这一点,孩子的心理危机仍然存在,如果孩子妈妈能回来带孩子,问题会得到根本解决。但现实生活不被允许。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总之,作为老师务必积极关注孩子的情绪动态,加强与孩子妈妈和婶婶的经常性沟通与交流,这样或许可以及时排解与消除孩子负面情绪的淤积。
和谐的家庭与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很多问题在成人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以孩子的角度去体验,或许是另一种情形。作为学校和老师务必学会站在儿童立场,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对话,产生共情,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教育孩子,最终成全孩子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