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423读书日,在罗胖直播的时候奢侈了一把,花了几百大洋订了三年的电子书会员。
在148本年度书单中,书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吸引了我,果断点了进去,果然没让自己失望,这本书开始两章的两个故事很精彩,让自己觉得被罗胖这次“忽悠”还是挺值。
这本书作者是视角是家教,书还没看完,所以还不想写书的更多读后感,先预热一下。看这本的时候,总会联想起之前看过另一本书《不成熟的父母》,书中的故事也很多,其实书名就表达了书的主题,不成熟的,父母!现在自己为人父,其实也在经历这样的不成熟,自己也是一个不成熟的父亲。
为人父母的,谁都有第一次,但教育的结果却千差万别。为什么?
答案自己也还没有完全想清楚,所以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特别的“刺激”,看着故事里的孩子经历的教育,仿佛引起了一些共鸣,忍不住落泪。
作者是台湾人,每章故事讲的也是台湾孩子,看来和国内也是一样,为了学习,家长也是使出了吃奶的劲。而作为孩子,却是被动的在接受父母的要求,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这和我们内陆经历的其实差不多,为了考上好的中学大学,孩子基本上牺牲了自己所以的童年,变成了考试机器,变成了不成熟父母的期望对象,期望孩子不给自己丢脸。
总之,孩子学习好不好成了家长主要关心的事,作为孩子父母,其实也极有可能在幼时经历同样的事。好像父母爱不爱自己,和学习好不好是正相关。
父母对孩子的爱好像很多是需要条件,变成了交易一般。
另外孩子学习好不好,其实也反应家庭和不和睦,家庭幸不幸福,所以孩子学习很多时候都是被当做影响家庭和睦,特别是夫妻关系的挡箭牌。
反过来问自己,自己享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吗?
答案,肯定有,而且很多,但记忆中有些时候也混杂着一些条件,让自己很不开心,很不理解,只是父母有可能是无意的。但不管有意无意,自己还是认清了一点,不成熟的父母和年龄无关,同理,自己也是如此,认识到自己的不成熟的地方,认识到必须去改变。
越早认识到自己的不成熟,对孩子越是有利,越早明白上一代的不成熟,也对自己组建的家人保护越大。但认知的提高很难,人在离开学校后学习新的知识,变得更难,所以只能说能有这样的觉悟很幸运。
有一恐怖的事实,就是我们意识到这样做不对,或者如女性幼时被重男轻女,到了自己成为孩子母亲了,自己也会重男轻女。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第二个故事,就反应了这样的一个社会现象,就像重新新看了一遍章子怡主演的《茉莉花开》一样。三代人,差点走上了同样的命运,作为最新的一代,很荣幸有一个“觉醒”了的母亲,“觉醒”前这个女人从小言听计从,经历了父母的重男轻女,也放弃很好的出国留学读博机会,比你遵从其母亲安排和一个铁饭碗的医生结了婚,婚后听从母亲的好好做个成功人士背后的家庭主妇,然后准备好相夫教子,传宗接代,但遗憾生了个女儿,还好,这个女人就在面临双方父母的压力,还有男人的冷酷无情时,选择了主动出击,出去工作,后来经济独立甚至收入远超过了作为丈夫的医生。
过程中还是挺艰难的,为了保护自己女儿不被伤害,不让女儿走自己曾经的路,经常处在和外界以及和自己的“战斗”中。哪怕在经历独立后,还要防止其不成熟的母亲的传统思想攻击。
对孩子的爱,并不需要条件
最近也听了樊登的《陪孩子终生成长》,也是有这样的观点,爱孩子并不需要条件,不是孩子学习好就爱,学习不好就冷淡。无条件的爱和学习没有关系。
假如我们都还在农耕文明里,孩子不需要读书,也许这个问题就不存在,就像现在的非洲,也许大家面临的问题就是吃饱,可能不会去攀比学习不用担心丢面子之类的外在评价。
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是静态的,孩子的未来是孩子自己的选择,现在自己能做的就是陪伴,增加孩子的见识,为孩子做主就是一种妄念!
其实内心也要感谢孩子给与我们机会去陪伴他们长大,有时想与其说是教育孩子,还不如说是教育自己。
对过去犯下的错,说声抱歉,如其实不能怪过去原生家庭,所谓的归因,不过是逃避。
最近看到一朋友圈一段话,作为今天这篇文章的总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组件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