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探索与创新

21《销售学:原理与方法》销售方法之 非线性系统 一

2016-02-05  本文已影响90人  史东

      这是《销售学:原理与方法》的所有结构中,最后被确定的学术内容,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内容,所以关于“非线性”系统的内容,我也采用先随意记录,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重新整理的方法。

      因为我对这个体系的陌生,以及社会上的广泛陌生,以至于我都无法确定到底要分成多少篇来写,更不要提如何给每一篇文章拟定一个题目了,最终选择以中文序号的方式来标记。

      《非线性系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我的认知框架的。在这个阶段中,我曾经问过中山大学的某位数学教授,感觉《非线性系统》虽然是数学殿堂中的重要的、个头非常大的角色,但是在中国的数学科学体系中,地位微卑!

      以至于仅有少数的“超脱型”的教授在研究。形成的中文教材很少,且明显的偏文科化。例如,描述非线性系统的过程中,讲数学模型的很少,讲道德经的很多。不知是有实质性的研究内容没有共享出来,还是真的没有研究。

      与之相反的是,在英文体系下,从我看美剧《纸牌屋》,以及上网用英文检索的时候,都能看到很多《非线性系统》的应用。《非线性系统》都可能是美国政客的必修课,《纸牌屋》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原则都是遵循“非线性”。

      看到此处,我似乎有点理解为什么中文体系下的“非线性”很少了。因为“非线性”系统的根本思维是“革新、变化、利己”思维,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不利,即便是近现代,也鲜有敢于突破口“意识形态”的学者或领导者。加之功利学术的氛围,自然而然地,这部分成就就很少了。

      最可怜的是,连一本《非线性系统》的大学教材,都没有人翻译,害的我只能自己抠“狗尾巴圈圈”。

      啰嗦完了这些,我们来讲第一个段落:“为什么在销售的学术体系中,会留下非常重要的篇幅给《非线性系统》?!!!”

      在社会的普遍认知中,已经用“专业”这个词,将工作“行业的区分”提高到了非常高的层次。人们已经完全、深刻地意识到:做会计的和做销售的是两类人、两回事——这是已经完全背离几十年前的“都是同志”的同类思维的了——这种两回事的认知结果,来源于这样的逻辑:他们的思路不一样、行为不一样,他们思路不一样的原因是,他们学习的知识结构不同、他们所遵守的原则不同。

      在销售人员的思路中,常见的就是“销售不是算出来的”、“销售不是推理出来的”。基本的含义就是,你不要认为,中国有十几亿的人,你的产品就能按照百分之一、百分之十的比例销售出去!所以年终总结的时候,一旦有领导拿着数据侃侃而谈的时候,销售人员都在抵触,虽然数字代表了“考核、收入”,但是和销售人员的关系还是不亲近。

      不光是销售人员不喜欢这种“算出来”的业务,就连农民都知道,“书呆子,种不出粮食”,我记得某年听到某个农村的领导,在做棉花种植的工作部署的时候,讲过这么一段话:“……,现在,株间距是六十厘米,如果我们把株间距缩小到四十厘米,就能增加一半的种植密度,就能提高一半的产量……”,散会的时候,农民们心都凉到脚面了。

      很显然,有太多的事情,不是用“线性”思维可以简单描述的。在整个数学结构中,一句简单的话就能说明,“线性”的应用空间是很小的:“线性系统只是非线性系统的特殊现象”!的确,“线性”的现象,在现实世界当中,只能是在特别的体系下存在,甚至可以说,只有在“人为假定的特别人造环境”中存在。

      我们用实例来简单说明一下:下图是一部分常见的美丽的“线”

常见的线性

      在生活中,这种线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还有:

     购物时候的价格计算:数量*单价,然后再汇总;

      汽车行驶过的里程:轮圈数*周长,然后再换算,速度的话就用取用单位时间的数值;

      仓库盘点等等这些相对恒定的体系,基本上都用线性的方法在处理。

      其实,如果放到长远看,这些线性的系统也是“非线的”

      价格,一旦遇到谈价,价格结果就不再是固定的了,可能要跳跃了;速度、里程的微观环境也不是线性的;仓库因为存放消耗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线性了……

      而线性的系统,就是人类在生活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处理,而简化的“人造环境”,在长期的情况下,必然会超过这个“人造环境”的边界,进入非线性范围。

      线性和非线性的边界,就很清晰了:就是人能够充分控制条件的范围。

      当所有条件都能控制,并且明确了解结果的时候,都能够在线性的范围内进行运算,一旦条件的参数开始失控,不能明确下一个参数的具体值的时候,就要进入“非线性”的思维空间。

      从销售的模型来看,客户的需求具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客户值不同,即便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客户,由于销售行为和情境的区别,需求也会不同。在我们前文剖析的“人际关系结构”中,“认知、情感”作为客户关系的重点成分,完全具备“不确定”的架构。

      这种“不确定”,在非线性系统中,分为了很多的体系进行研究。例如:随机、概率论、震荡、混沌……,以及各种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聚集分布等等。

      可能这些名词与销售的过程相关联的话,机会很少,我们可能仅仅在某些描述当中提到,在一个宏观的面向人群的调查中,需求调研结果具有“随机性”,但是调研结果可能曾现“各种分布”。这么一说好像是只有在进行销售行为的大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这些技术进行支撑。

      但是,非线性系统还研究:分岔、跳跃,这些非线性模型更加接近于“客户的决策”,客户在购买过程中,面对多个选择结果的时候,为什么会在不同人、不同情境、不同时间的条件下,出现不同的选择结果,就是决策分岔的模型,如何科学地分析这些模型呢?我们需要这些技术进行支撑。

      而且,一旦你开始学习《非线性系统》你就会发现,这个系统和《控制论》的反馈系统关系非常紧密,《非线性系统》并不是告诉你:“世界是多么地无常”,而是研究:如何将看似混沌的现象,分析出可控的因素,如何将不确定的反馈转变为已经被抽象归纳的某种决定。所以,学习非线性,就是针对“销售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这句忽悠人的屁话的!

待续……

Wollaston

连云港

2016年02月05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