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心路历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20506/6ac26568c0f68479.jpg)
现在考季过去了,也有时间说下最近的心态了。以前也说过,我其实不算在孩子读书上特别用心的家长,但到高三下期,心态是有不少变化的。高三家长的心态,可能也只有经历过的家长才会知道,就浙江模式而言,紧张的情绪是从首考前开始慢慢开始蔓延的。
高三开始,学校都会有个搬楼仪式,隆重的仪式感,起到了强化了“我是高三生”的感觉。但这种仪式感只会对部分孩子有用,一般的孩子会觉得时间还长着呢。而后,就是首考的启动了。首考前二十天,语文与数学相对会为首考学科让路,但有些孩子因为首考,自己会默默让这个过程再拉长。但从整个过程来看,我其实不太赞同孩子有暂时把语文、数学放一放的想法。 数学是高考的拉分科目,语文是学霸间PK科目,放不得。
首考那会,我其实不太紧张的。那时候全国上下都前赴后继地阳着,孩子网课在家长达半个月。首考几天,我也没有过多关注,他住学校,该干啥干啥,我也没有急着每天问。那会的心态是反正还有二考,在健康受威胁的情况下,健康为先吧。
真正紧张情绪的蔓延,是高三下开学后。一次次模考,而后成绩与排名的公布,孩子与家长心态都会跟着起伏。 记得基本是2月底、3月底、5月初、5月底各有一次比较大的模拟考试吧。学校会公布排名,网上也会有特控线之类的预估。
而我的紧张情绪是从4月初开始爆发的,因孩子对时间掌控的主动性不够强,做完作业之余的时间都在看小说之类的。老师便建议我们走读试试,那会是想着试试把他心态稍微调整下,没想到一试孩子就习惯了,就这么坚持到了高考后。
因高考的临近,加上每天开车来回的压力,我觉得我的紧张大部分是担心他的心态起伏、担心每天开车的安全、担心他的健康。其他因成绩伴随而来的紧张,因为他经常不太反馈,我其实没有多少紧张过。 所以我觉得真的到高三下了,如果不是对教育特别有研究的家长,不需要太过于关注孩子成绩。默默做好后勤,关心好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是最好的陪伴。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学校每次考试都是会排名,会公布每个同学的升降。分数就是孩子在学校的脸面,不管什么样性格的孩子,都会有来自成绩的压力。所以作为家长还是给他们多解压,这样孩子才不至于被压垮。
记得有位朋友说看我陪考期间的文字,明显看得出来有点小心翼翼。现在回想起来,是一种掌控不得的小心翼翼吧。怕考试期间的突发状况、怕各种未知的因素,我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做好防范,所以等到他出考场的那一刻,我心里石头也落地了。
至于高考后,虽有好几场校考,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从7月10日开始,就开始灌输社会教做人的理念。所以一切后勤,除了几场校考的时间点提着心,其他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哈哈。交大两场考试中间间隔了一天,我都赶回来上了天班,把他自个留在上海乐了一天。
实际上,我们的决定也是挺好的。他那一天在上海玩得非常开心,一个人人民广场吃了大餐、玩了3D照相馆、玩了密室逃脱、东方明珠吃了自助餐。我也避免了连续跟单位请假的尴尬。
当然,我留他一个人在上海,也是做了防范的,嘱咐一定注意安全。因怕不小心滑倒甚至宾馆卫生间的一次性拖鞋都不建议他用,给他买了家用拖鞋。毕竟出了任何问题影响参加面试,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罗里吧嗦写了一点心路历程,谈不上经验,就是跟大家聊个天吧。在看我文章的朋友,基本至少已经是高中生家长(很多是高三生家长)。大家一路过来都辛苦了,不管娃儿们考得咋样,都记得好好犒劳下自己。
只有先宠爱好自己,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