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不再遥远时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顾城的小诗《远与近》是一首特定心理和审美情趣的朦胧诗。它表达含蓄、精练、而内容深刻。“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此时,从表层形式看,这样的思维逻辑和感受都是反常的,是不符合科学的。因为你,我同处在地面上,你既然能够看到我,说明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方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是遥不可及。可是诗人所要表达的却并非此意。诗“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诗人通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与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着种种各样的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会觉得我们相对于彼此很“遥远”。而此时的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情感,因而会觉得“很近”。表达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追求与向往。
《远与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本质的发现,但此诗也许有人会认为难于解读,在正常的思维逻辑里,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中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种被扭曲的人际关系里,一切都被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亲切可近了。
《远与近》是一首非常抽象的朦胧诗。它的美就隐含在朦胧的线条之中,还能给予我们无限的暇想,唤起我们很多的共鸣,自古“诗无达诂,文无达诠”可以这位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我”和“你”。诗中“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的的反应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与追求。
从物理学角度讲,应该是“你看我时很近/你看云时很远”,但诗人却将我们的常识断裂了。这种断裂源于内心的敏感,你/我并排而坐,本应相近相亲,但却被无形的一层东西阻隔了,无法直达你我此刻的真正所想。这是一种扭曲的人际关系。
其实,生活在这个蔚蓝色星球上的我们,真正的孤独永远不是来自千山万水的有阻隔,而是来自于心与万物,心与心的滞碍。就好似远在空中的云虽然没有改变它的物理位置,但却与你反而拉了近了距离,这一层转变,直击现代人的那颗孤独的心。其实,人与人的关系原本可以很近,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异化,人情的冷漠,人与人这间的距离反而大于了人与物的距离,对于物的信任,其实其实反映出人与人的不信任,但人们又渴望着语言的交流,思想的交流,缺少交流,人会变得孤寂。但是在科技网络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语言交流已被大量的电子设备所替代了。
在微信登录界面上有一个眺望蓝色星球的孤独孩子,你可以理解为这里是孤独者的聚集地。当我们的心彼此都不感到遥远时,当心与心不再有隔膜,即使一个人身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纵然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孤独也不再是悲剧性的,孤独也将会成为一种美,一种精神享受。
(于壬寅年十月廿八日晚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