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善读「论语」中国传统文化

善读「论语」18.6:隐者以出世避乱,儒者以救世为仁

2020-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善氏

「微子篇第十八」6

【原文】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作。孔子一行路过,便让子路去问渡口在哪儿。长沮说:“那个手执马缰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答道:“是。”桀溺就说:“天下纷乱,谁能匡扶?所以啊,与其作躲避无道之君者,何如作躲避无道之世者?”说完,便即耕作不辍。子路回来告知孔子。孔子愕然道:“人不能(逃避山野)与鸟兽为伍。我若不与这些为政者一起(行道)又能与谁一起(行道)呢?若天下有道,我也就不必行此匡扶之举了。”

【注释】

“长沮、桀溺”,两位隐者。因不知其名而以形貌特征代之,具体含义则不可考。

“耦”,两人一起耕地。古时的一种耕作方式。

“子路”,名仲由,“子路”是其字。孔门十哲政事科弟子,小孔子九岁。为人刚直,好勇力。

“津”,渡口。

“执舆”,即手执马车的缰绳。舆,车也,尤指马车。

“滔滔”,形容混乱的样子。

“谁以易之”,即谁能匡扶天下。“以”,可、能够。如《孟子》中的“大则以王,小则以霸”;“易”,兼有改变、整治之意,可译为“匡扶”;“之”,指代“滔滔”纷乱之天下。

“且而”,因而、所以。“且”,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而”,因而、所以。如《左传·成公八年》中的“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或如《论语注疏》所注之“且而皆语辞”,亦可。通常是以“且”为“而且”,以“而”通“尔”,亦通。

“从”,为也,参与其事。如《老子》中的“故从事于道者”。通常是解作“跟随”,今不从。

“辟人”,指躲避无道之君。“辟”,音义皆同“避”;“人”,此处指无道之君。

“耰”,音“优”,古时平整田地用的农具。作动词时指松土并使土块细碎或用土覆盖种子。此处可泛指耕作,如汉·扬雄《长杨赋》中的“使农不辍耰,工不下机”。

“怃”,惊愕状。如《后汉书》中的“表怃然为骇”。通常是解作“失意状”,似不如前者。因为一来孔子心理力量向来强大,二来孔子其时应已至“耳顺”,更加不会轻易因他人之言而致情绪低落。

“同群”,共处、为伍。

“斯人之徒与”,即“与斯人之徒”。“斯人”,即“辟人”之“人”,指君、为政者。通常认为是指世人,今不从;“徒”,指同类之人;“与”,相携、一起。

“与易”,指行匡扶之举。“与”音“玉”,参与。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的“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即参军作战。

【评析】

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为江河所阻,路见长沮、桀溺两位隐者正在耕作,便让驾车的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所在。子路将马缰交给孔子后,便下车去向长沮打听。长沮问:“那个手执马缰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就是鲁国的那位孔丘吗?”子路说:“是啊。”长沮就说:“是知津矣”,说孔子应该知道渡口所在。这是在暗示孔子,应当好好想想,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子路无奈,只好去问桀溺。桀溺也没说渡口在哪儿,反向子路说了一大番道理:如今浊浪滔滔,世道纷乱,又有谁能匡扶天下?你们四处奔走,但所见的为政者都不肯行道,你们就只能避开。这就是“避人之士”。既然“避人”总不免徒劳,何不避乱隐居,去作“避世之士”,以求“一了而百了”、“优游而自乐”?桀溺说完,也不再理会子路,继续与长沮耕作不辍。

孔子只是“使子路问津焉”,没想到对方竟会是如此反应,便略感愕然地向随从的众人解释道:“鸟兽不可与同群”。人怎能离开社会,去与“鸟兽”为伍?面对“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混乱局面,逃避岂能解决问题?正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才需要有道之士有所作为,易乱为治,易无道为有道,以使“国治而后天下平”。若天下已然有道,哪里还需要去行匡扶之举?是故子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但要行匡扶之举,显然又不得不与当时的为政者谋求合作,是故子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正因如此,所以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才会“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1.10)。

“儒”者,人需也。何为“人需”?仁也;何时“人需”?乱也。正因为世道纷乱,所以才需要儒者易纷乱为平治;正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才需要儒者易无道为有道。是故曾子曰:“仁以为己任”。孔子生逢乱世,志在行大道以救世济民,此正是菩萨心肠、“木铎”职分,也是与旨在避乱自安的隐士的分别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