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在天堂的日子还好吗?
今天看到一个QQ好友悼念她母亲的文章,好感人。清明节到了,想起了长眠地下的爷爷奶奶,你们还好吗?
曾经的过往逐渐在我脑中浮现。
01儿时记忆篇
儿时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奶奶摆摊的情景。
那时,爷爷远在青海上班,家里大小事情都是老太太和奶奶掌管,她们当时属于集镇户口,办了个营业执照,可以到城里批发物品回来卖,作为全家收入的重要补充。
那时没有什么物流,到外面去都是靠两只脚,所以大多数人只能在周边活动,因此集镇市场很活跃。三天逢一次集市,大家有要买和要卖的都会去赶集。
每到逢集当天,奶奶都要起大早,吃完早饭就挑着物品去集市卖,有住在集市的亲戚早就给她们占好了摊位,这天如果大人能带我们去赶集,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集市很热闹,好玩好吃的东西特别多,对乡下的孩子来说也是个开阔眼界的机会,有放电影唱戏的大会堂,有耍猴、做糖人的艺人,各种生活用品,家里养殖和种植的东西都会拿去换钱。
街道很窄,是长青石板砖铺成的,上面都被磨得锃亮,两边门面房林立,在门面房外搁上门板就成了摊位,给做生意的人放物品,整条街道从头到尾人挨着人,不夸张地说人是被推着向前走的,小孩子只有找缝隙钻来钻去,可以发现很多好玩有趣的东西。
近中午的时候挤到奶奶的摊子前,通常奶奶都会从桌板下压着的钱中拿出点零钱,让我们到隔壁去吃碗馄饨,对我们而言那是绝对的美味。包馄饨的人一手拿面皮,另一只手拿竹板在盛肉的大碗内刮一点,迅速地在面皮上压一下,拿面皮的手再一捏就包成了,手法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同时也让我们惊叹不已。
当然也看过其他有趣的东西,现在已记不清了。
02上学篇
爷爷在青海上班,是负责理发的,那时就见过羊毛做成的大衣,特暖和的。爷爷退休后回来在家里开了个理发铺,生意还很好,理发的、刮胡子的、掏耳朵的都有,所以老家家里人是不断的。
小学学校就在老家隔壁,利用课间时间回来帮个小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老太太是个生意精,卖过熟食、稀饭、大碗茶,由于爷爷是过继来的,奶奶是领养的缘故吧,父亲叔伯这一辈人都没能继承老太太的基因,只成了本本分分的农民。
父母成亲后渐渐大家就开始分成小家了,我家和伯伯家在稍远的地方起了新房子,当时应该是茅草房。一年夏天我与堂兄在瓜田里看西瓜,看到我家的方向冒起了黑烟,我们赶过去看时,我家的两间房已全部烧着了,母亲哭得很伤心,那时妹妹还在里面睡觉呢。大人们都在忙着浇水,但效果不大,有个邻居头上顶个簸箕冒险救出了我的妹妹,面对烧焦的房梁和家俱,整个一家人都悲伤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好在有老太太爷爷奶奶及政府的资助,房屋又恢复了起来。
上初二时,爷爷就因病过世了,当天我骑了十多公里自行车到学校,接回了上初三的堂哥,见了爷爷最后一面。
后来由于市场的萧条,经济的发展,奶奶基本就不去摆摊了,到叔叔成家以后,奶奶基本就在家烧饭看孩子了,有时奶奶会给我们讲她们以前的事,印象深刻的是说将一批鹅一路走一路放,一直赶到上海去卖掉,这在今天看来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后来奶奶老了,在父辈三家轮流着生活,伯父家条件较好,有时奶奶会将好吃的藏起来,等没人时再扶着墙颤颤巍巍地送过来,每次都叫她不要这样,她依然笑呵呵地重复着。
03上班篇
我上班前,家里为了新宅基地的事同伯父家闹了大矛盾,奶奶已不管事了,只能在背后说说双方,但两家彼此也很少来往了,后来等伯母患病后才逐渐好转。
上班后,好象都没给奶奶买过象样的东西,现在想来有点惭愧,奶奶由于肥胖,渐渐腿脚也不好了,等我有了小孩,是个女孩,奶奶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曾跟我们说过再生一个的想法,我们只是笑笑说养不起就作罢了。
2004年,在上班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奶奶跌倒了,正在大医院抢救,第二天我就急忙赶过去看了,在ICU病房,奶奶鼻子上插着氧气管,眼神无力,无法说话,只能靠护工护理一切,看了心里很难受。
我给了叔叔一点钱,让他们尽量给奶奶看病,但后来稍好点后,奶奶坚决要回家不看病了,她是怕子女花太多钱不值,想在家终老。
后来三个姑姑也从外地赶来照应,奶奶享受着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度过了爷爷去世后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们孙辈也常回去看望。
约过了一个月后,在周日要回去上班时,我同奶奶道別,奶奶说“你们走我也要走了",让人眼圈一红,赶紧转移了话题。当晚我带着夫人孩子刚到家不久,就接到姑妈的电话说奶奶不行了,让我们赶快回去,夫人劝我还是明天回吧,我没有同意,互相吵了一架,最后当晚我一人八点多钟打的回去了,当时银行关门了(当时还没办银行卡,只有存折),身上还没现金,是到目的地后找父母拿的钱。
到家时奶奶已经上了铺,神志不清了,嘴里呼唤着她想见的人,但即使上铺她也没立即走,大约又过了一周,是周末的下午,坚强的老人家安祥地走了。
奶奶去世后,与爷爷葬在了一起,每次清明回家给爷爷奶奶上坟时,往事都历历在目。
爷爷奶奶,你们的子女、孙辈、重孙辈都长大了,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我们没有忘记你们,你们在九泉之下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