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投资·理财价值投资

行业观察:医疗器械可帮医院赚更多,发展增速已超药品

2019-02-28  本文已影响7人  60779b1f0317

微观可以让我们分辨公司的管理能力、偿债能力、股东回报能力......中观是我们要看公司在同行中的护城河、核心竞争力;宏观的一部分是要看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进入瓶颈,企业微观发展就会陷入掣肘,困境或洗牌;如果行业正在顺风飘扬,优秀的企业将顺水扬帆进入发展快车道。

大医改之下,我们重点关注医疗器械行业。主要逻辑有:

一.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医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1、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占据。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大型设备及高端医疗设备,国内医疗机构仍倾向于使用进口设备,进口医疗器械高昂的费用也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国内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具有价格优势的常规产品,包括中小型器械及耗材类产品,仅有部分产品具备和进口医疗器械分庭抗礼的实力,例如监护仪、麻醉机、血液细胞分析仪、彩超和生化分析仪等。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企业上万家,规模普遍较小。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商--迈瑞医疗,2017年销售额超过110亿元,与行业国际巨头相比仍有较大成长空间。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3、雄厚的资金要求成为进入医疗器械行业的壁垒。

医疗器械的研发过程复杂且漫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吸引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以及科研创新。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的搭建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医疗器械行业在我国正处于快车道。

1、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速远超全球平均增速 。

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425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4倍。

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市场增速远超药品市场增速。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速明显超过药品市场增速,约为药品市场增速的2倍左右,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医疗器械与药品市场规模相比来看,发达国家基本达到1:1,全球平均水平约为0.7:1,中国市场仅为0.25:1,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大。

三.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速受惠于老龄化、分级诊疗、进口替代政策推动

1、老龄化和患病率升高推动需求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升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对医学影像检查、体外诊断检查、心脑血管器械、骨科耗材等医疗器械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

2、大型医疗器械配置证下放,需求得到释放。

2018年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将甲类配置证(国家卫健委管理)从12个减少为5个,将乙类配置证(省级卫计委管理)从5个增加为7个(含甲类调整为乙类),许可设备目录减少30%,推动大型医疗设备需求快速释放。

3、医院设备采购需求旺盛。

从增速来看,医疗器械相关收入的增速明显超过药品,成为医院收入主要增量;考虑到药品零加成和限制药品占比的政策落地,医疗器械相关收入将成为医院的主要盈利点;

从医院科室盈利能力来看,临床科室由于对药品依赖大,大部分临床科室都处在亏损状态;依赖医疗器械的医技科室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大型影像诊断设备。

(相比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收入增速更快且盈利能力更强,对医院盈利贡献更大,也会更受医院青睐,加大医疗器械配置力度。 )

4、政策利好。

1)分级诊疗-到2020年三级医院数量增加21%,集采陆续启动,DR和超声增量显著

国家持续推动分级诊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各省启动地方集中采购,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医疗器械,基层对技术参数要求相对较低且成本预算有限,国产医疗器械凭借性价比优势中标;如2017年贵州省推动1000多家乡镇卫生院集中采购,包括DR、超声、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血球计数器等10多种产品,采购总金额超过6亿。

2)进口替代-《中国制造2025》大力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公立医院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医疗器械长期发展规划,到2025年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2万亿,县级医院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有率达 70%;国产核心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80%,重点发展MRI/CT/彩超/DSA等影像设备、全自动流水线等临床检验设备、高清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先进治疗设备、健康监测/远程医疗设备。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也明确提出由药监局、卫健委、医保局负责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促进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四川、湖北、山东等多个省市都在省级政府采购或招标采购时大力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加快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进程。

3)研发注册支持-国家针对创新项目直接提供研发资金支持

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从研发到审批到销售的全方位支持;多个专项计划直接支持先进医疗器械技术研发,如2018年“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拟立项22个项目,中央财政经费支持2.3亿元;“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拟立项25个项目,中央财政经费支持1.5亿元。

天时地利人和,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们观察篮里的安图生物、基蛋生物、欧普康视、正海生物等几家医疗器械公司都属于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龙头,行业正在扬帆起航,相信我们篮子里的企业,也会高歌猛进。

好行业、好公司,我们将继续持续观察、调研,期待市场的波动给我们带来更好的进入机会。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