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冒险,很值得!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最近,因为疫情隔离在家,我带着女儿少女果读了这本《苹果树上的外婆》,书中的美好深深打动了我这个成年人,隔着三十年的时光,和自己内心的那个外婆重聚!
我从未见过我的外婆,她在妈妈十几岁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不记得她的模样,她从来就没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过,我甚至都未曾幻想过她的模样。
读完这本书,我和少女果一致商量,打电话给少女果的外婆,问问妈妈:外婆叫什么名字?她的脾气是不是和妈妈一样急躁?她和妈妈之间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情?
《苹果树上的外婆》作者米拉·洛贝(Mira Lobe)是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德国儿童文学作家,在1948年至1992年间,她创作了近百部儿童和青少年读物。《苹果树上的外婆》于1965年荣获奥地利国家儿童与青少年文学奖,历经40余年,已成为公认的德语儿童文学经典作品。
对于成年人来说,成长,或许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忙碌而克制,失去天真,失去好奇心,失去想象力,失去人生的各种可能性。但是《苹果树上的外婆》帮我们打开了重回新奇世界的入口。
1、大人习惯忙碌,孩子独面孤独
故事的主人公安迪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总有那么多不如意,总带着点郁闷。
姐姐和哥哥不亲近他,他们有自己的活动;爸爸醉心于园艺事业,心思都花在了修剪院子里的草坪上;妈妈倒是非常爱安迪,她会给安迪做好吃的蜜饯饼丝,会给安迪洗澡,但是,妈妈实在是太忙了。她需要帮姐姐给狗洗澡梳毛,还得帮约尔格喂仓鼠,更别提那些总是做不完的家务活了……
但最让安迪觉得伤心的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外婆和奶奶,可是安迪没有,这让他很伤心。
安迪感觉很孤独。没有人真正的愿意走进他的世界,来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卡森・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写道: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
安迪在孤独中进行自我探寻,爬上树,坐在树杈间,陷入了沉思,和外婆在苹果树上相遇。
2、大人遵循克制,孩子秉守内心
安迪想要更多的陪伴,想要更多的关心,他想要一个人陪他疯,和他一起玩闹。
正好,打扮出格的“外婆”出现了,她满足了安迪所有的幻想,陪安迪去逛游乐场,去草原套马,甚至去海上猎虎冒险。
外婆走路不注意红绿灯;开的汽车是多功能的,按钮很多,按下去,车上会“提供油炸面包、醋腌黄瓜、盒装夹心巧克力和肝泥丸子汤、柠檬汽水”。外婆还会吹嘘自己的爸爸是个厉害的发明家,一会儿又“改了口供”说其实爸爸是一个伟大的马戏团主。
“什么事情都不允许孩子们做,你不认为这简直岂有此理吗?”这看似是外婆说的,但其实是安迪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把潜藏在心的疯狂念头通过外婆外化出来,在冒险中渴望去未知世界收获更多的乐趣和不平凡。
少女果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大呼精彩,特别喜欢,这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拘无束的自由正是当今的小孩儿最为缺少和弥足珍贵的。
但是,自由意味着责任,正因为如此,多数人成年人都惧怕自由。
缺少了自由,成年人习惯性地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孩子的问题,就像安迪的妈妈会为安迪给自己幻想出一个外婆生气,但是却忘记了,自己其实只是个长大的孩子。
3、大人讲究利弊,孩子只求“被需要”
有一天,邻居家搬来了一位老奶奶芬克太太,安迪帮她收拾屋子、买东西、做饭、整理衣物、种花,忙的不亦乐乎,甚至忘记了外婆的存在。芬克太太给安迪买新袜子、做李子蛋糕、教会安迪怎么面对“尖酸刻薄”的邻居佐伊伯利希太太……
芬克太太是真心懂安迪的,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能理解你想象出一个外婆来吗?因为我自己也曾想象和我的孙女们在一起。比如,如果我去散步,我就经常想象他们走在我的身边——一个在我右边,一个在我左边。然后我想象,她们说什么,她们如何问我那些好玩的事儿……比如,天使晚上是不是睡在一片云彩上,还是干脆满天飞翔……”
人最大的快乐,就是被需要。
芬克太太需要安迪,安迪也渴望被别人需要,那样他就不再孤独了。帮助芬克太太,实际上是在帮助安迪自己。帮助别人是手段和过程,最终目的是满足自己被别人需要的渴望,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这样,安迪从没有外婆到有了一个外婆和奶奶,看事情的角度变了,也就是成长了。树上的外婆代表的是浪漫天真的童稚期 ,而芬克太太则代表安迪成长期的到来。
《苹果树上的外婆》从一个华丽的冒险开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冒险不一定就是战争,而是你心里的一个特别的地方。冒险的故事发生在路上,而路是孩子成长的途径。
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我们用大把的时间迷茫,在几个瞬间成长!
没有敢于去冒险的心,哪有机会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孩子,我想对你说:那些你想冒险的梦,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