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学儒家最难的地方
这一集孔子对樊迟的回答很值得借鉴。原文是: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傅先生的翻译是:
樊迟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平时态度庄重,工作认真负责,与人交往真诚,即使到了偏远的落后地区,也不能没有这几种德行。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先生把‘忠’翻译成‘真诚’。
先生讲,儒家倡导人性向善,学儒家就是要择善固执,然后止于至善。但是善要有善的动机,还要有正当的手段来配合,最后要有善的效果。三者缺一不可。另外,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是善?
善是我和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
一路下来到这,一个核心的问题就出来了,也就是先生讲:儒家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在于:
如何判断什么叫做适当的关系?
有句俗语叫做: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做事,就是与别人来往;东是东家,老板或是领导。其实这个东家包括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人这辈子无非是跟别人来往,帮别人做事。如果不了解别人怎么想,想要什么,完全是自作主张,这就是做事不由东。结果可能是自己做的正好是别人想要的,这当然好了,皆大欢喜;但更多情况可能是自己做的完全不是别人想要的,或者还差得远,这就落得个累死也无功了。那怎么办呢?
先生经常讲的一段话非常的好:
第一句,内心感受要真诚;
第二句,对方期许要沟通;
第三句:社会规范要遵守;
第四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人来往,尽量做到这四点,差不多就是与人为善了。
其实,《论语》本身也给出了答案: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篇》)
达人达己,助人达己。当然了,达人、助人是要在正当、恰当、适当这个框架内,一辈子帮助别人成就的功业越大,自己也才能有收获;帮助的人越多,自己才能更有成就。不是吗?
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以及孝悌忠信是基本功了,是每天,到任何地方,跟任何人来往都要努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