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话渭南
三十多年来,一个地方的情景反复在梦中出现,她的校园,她的河流,她的堤柳,她的铁路,她的柿树,她的远山,一切依稀眼前,仿佛昨夕,足见她在一个人,一群人生命中的份量。
三十三年前,一群初中刚毕业的学生,怀着他们矇眬的少年梦,从未离开过爹娘,从未走出过大山,从未坐过火车,甚至不知道那个影响和伴随他们终身的梦之地在东,还是在西。反正拿着一张录取通知书,凭它卖上了一块六毛钱的半价火车票,在同学羡慕嫉妒的眼神中,在乡邻亲友衷心的祝福中,在父母谆谆的叮嘱中,被相送的同学硬从那绿色普客的窗囗连行李一并塞进了列车,沿着陇海线一路东去!
坐着站站停的列车,在许多默生的脸孔陪伴中,在列车员的提示下,在一个叫渭南镇的火车站下车。
刚一下车就被一群打着"天水第二师范学校热列欢迎新同学"横幅的师兄询问着簇拥到几辆大卡车前,连同行李接上车,五六分钟的路程,就来到了我平生见过的最大的学校——渭南师范学校。
这群初中毕业生聚在这四面环山,渭河自西向东贯穿而过的小镇,开始了他们的四年师范生活。
还记得刚入校经历的第一届的田径运动会吗?从早操、体育课,到晚自习后的夜跑,教学楼前周围长着钻天杨树的400米环形跑道上,乃至整个操场,时时都有训练跑步、正步、单双杆、跳远等项目的身影。也是从那时才知道体育项目不过关,还要补考;开运动会还要仪仗队,正步走;班上学生还要统一着装穿校服。因为二十元的校服钱,当年休岗在家的大哥把单位刚发的生活费专程送到学校。
运动场上
运动会上,从小跑山路到十里外上学的我一举夺得三千米、五千米两个中长跑亚军。平生笫一次领到那只奖杯和钢笔,平生也第一次赢得那么多掌声!但是,百米短跑竟然和班上的女生王同学跑出相同的成绩,很是耿耿于怀了一段时间,但是最终还是比不过,毕竟人家是女子百米冠军,不服不行的!
快乐忘忧的背后,自然是无尽的思乡思亲。夜阑人静之时,操场的杨树下,校园的那几棵柿树下,形单影只,从未离过家的孩子,此时最想听的就是父亲那宏厚的声音,最想吃的就是那母亲亲手炒的那洋芋杆杆,最想见那童年的玩伴!这种感觉促使着你,不由自主地往那校门口收发室的窗台玻璃边走去,明知白天已无数次望过那玻璃框,望过那旁边的小黑板,直到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名字,收到那封期盼已久的家信,看到父亲古拙的字迹,心里方好受了许多。但还要等到国庆或五一假期迫不急待地把那一切重温,依旧恋恋不舍地,在父母的絮絮叨叨的叮嘱中按期返校!
山里的孩子,自小就被大山挡住了视线,那时全村才仅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一演起来全村男女老幼几乎围得人家院子里密不透风。电影也是专业放影队到村上巡迴放影,一年难得看几场。但是,学校则每周末看一场,电影名字自然忘记了,但看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情形,伙伴们该不会忘记吧!
会议大厅,左右两个大屏彩电,8点10分,黑压压的学生群,整整齐齐,鸭雀无声……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每天晚自习后热闹的宿舍: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命运,演员的演技,导演的编导,剧中的主题曲、片尾曲,原著中的诗词曲赋等等,无不是热议争论的话题,宿舍俨然成了红学研究室。也是在那时候,生平第一次完整地读了一遍《红楼梦》原著,也背了不少其中的诗词曲赋,唱会了王立平谱曲的连续剧所有的歌曲。看到了同舍甘谷籍移同学拿的古版脂评《石头记》。如今,不论何时何地,一听到这些旋律,眼前立马会浮现当年看连续剧的情形。
与《红》剧热稍可相比的,那就是武打剧热。什么《少林寺》、《武当》、《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等,情节尽管现在还能记个大概,然而看原著最过瘾的还是《射雕英雄传》。
忘记了那个连载专刊的杂志的名字,那个八开专刊《射雕英雄传》本子不论传到谁手里,都会当仁不让地一口气读完,晚上偷电夜读,白天上课偷着读,我们宿舍张同学可是一天一夜完工,可谓之最。也是通过《射》著,我了解了河图洛书,后来进一步了解喜欢《周易》,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化。想起刚刚去世的一代武侠文学巨匠金老先生,点滴回忆,权作对老人的缅怀吧!
还记得文选老师给我们推荐的那个人手一册的油印本子《河殇》和它的电视片吗?当时看得人热血沸腾,满腔激愤,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老师收上走了,再后来听说成禁书了!据说其宣扬了历史虚无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错误论调。现在回想起来,后来发生的89学潮,多少和它有点关系。
印象最深的要数那次全班“五一”旅游了!座着学校的大巴车,翻中梁,先到马跑泉,再到麦积山、石门、仙人崖,具体怎么游的,也路线忘得干干净净,后来也没再游过,好在还留有当时的几张照片,证明着当初的经历。倒是坐在大巴中颠簸,全体同学吼唱流行歌曲的情景还近在眼际,唱着《冬天里的一把火》、《热情的沙漠》、《大约在冬季》、《小草》、《梦驼铃》等打着时代印记的流行歌曲,一路燃烧着年轻的激情,澎湃着激荡的血液,或领唱,或合唱,或对唱,同班的情谊用不同的方式近距离地互相感染着,传递着!
麦积山合影天水仙人崖合影
没有卡拉OK话筒,没有大屏彩电,也没有字幕音乐伴奏,这种情景和场合,在三十年来的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也许,不,是肯定成了我们此生洒脱不羁,群体传递真诚,释放青春活力的唯一。
这些镜头是后来常入梦,特别是在马跑泉水上公园的游船上,被几个淘气的男生撞翻女生船,水中的女同学无所适从,哭爹喊娘叫嬉骂的镜头,常常会惊醒我的。
周末,那些大龄同学领着情窦初开的女生逛市上,卖东西。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则或到渭河游泳,或游卦台山,或去秦安庆华厂技校,骑自行车经渭南镇火车站,过中滩镇,沿葫芦河而上找同学、老乡去。
渭南镇的农村自不比其它地方,视野开阔,川囗宽展。夏秋季节,满川的金黄麦子,铺在间隔均勻,古拙而苍劲的一棵棵深绿色柿林中间,丰收的农民在稀疏地开镰收割。纵横的阡陌中时而有手扶托拉机通通通冒烟的身影。
我们吃过午饭后,沿着南北纵向,两旁长满钻天杨树的通道,一直向北,走往那两岸烟柳槐树的渭河堤上,会凫水的几个早已奈不住炎热天气的侵扰,脱光衣服,一个猛子扎向那河水缓流,泛起旋涡的地方,如鱼得水,身体摇着,嘴里吹着水泡,手臂左搭右划,好不痛快!我这个旱鸭子则看得干羡慕,忍不住也脱光衣服,走到浅水区涮一涮身子,把多日的沉年老垢搓揉一下!
玩足洗净了,几条赤裸裸的泛着青春肌肤的强健躯体,横躺在柳荫下的石头水泥砌成的防汛堤上,享受着柳隙透进的阳光的抚弄,倾听着近处河流哗哗声,呱呱蛙鸣声,各种昆虫鸣唱声。望着隐隐远山,近处乡村炊烟,哼几曲流行歌曲,吟几句唐诗宋词,分享着对爱情,生活的观察感悟!
隙光畅谈 游兴正浓此时,烟民们强行发给每人一枝烟,㖔云吐雾一番,看太阳渐沉西天,趁着入林鸟声的喧闹,越忙收拾好心情,沿着原路,在暮色苍茫中,踏上返校归途,向着那个打饭排队如上战场的饭厅窗口,安排久以咕噜反抗的肚子!
兴尽而归说到大灶打饭,有很多难忘的故事。
先说吊胃口的,老三片(洋芋,豆腐,胡萝卜片)还没忘吧,吃了它其它任何地方的同种菜都吃不出那种风味,三种菜片加上些淀粉,熬制的稀菜汤。两毛钱打上半饭盒,泡上刚出笼的馒头,热得烫口,那种香醇可口的味道至今还记得。工作后试着熬了多次,还是没有当年的风味。
还有那一毛钱的早餐酸汤面糊糊,饭盒上飘着几片苦苣酸菜叶,叶子周围浮着几圈细密的,发着几种色彩的微小清油花,猛吸一口酸菜味?醋酸味?都不是,酸中带有一股淡淡的醇香味,毕业以后总是怀念那个酸汤!至于一块二毛钱的红烧排骨,三毛钱的猪肉炒粉条,猪肉炒蒜苔,味道也是不错的!
当然也有倒胃口的时候,新饭盒换成旧的了,挤窗口时汤汁倒在身上了,饭里吃出"古怪"来的时候,也是有的。
最难忘的还是那2号窗口的大师傅,从进校到毕业,对每个学生打饭时,都老师长,老师短地称呼,脸带微笑,言语委婉,动作利索,每天都给我们用言行上着"为人师表"的示范课。
要说三阳川的名胜古迹,毫无悬念当推秦州八景之一的卦台山。那是人皇伏義“仰则观天象,俯则察地理”,取法万物,结草绳,画八卦,定人伦,成礼仪的地方。
卦台山卦台山距离渭南镇就四公里左右的路程。它雄踞于川之西北,临渭水而独立。南北群山环拱,渭水绕山而东,站在卦台山顶远望,水流在宽阔的三阳川与滩丘形成S形,恰似八卦图中的阴阳鱼。
三月的卦台山最是迷人。
周末相约同舍,出校门,沿陇海线一路向西,沐浴着温煦的阳光,伴着一阵阵火车轰隆隆的震响,望着日渐泛青起伏的远山和柿树林间黄绿方块整齐排列的田野,耳边时不时飞来飞去采撷桃杏花和油菜花花蜜的蜜蜂,经过两三个忙碌的村庄,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就来到了卦台山脚下了。
沿着两旁长满松柏,桃杏花点缀满山的斜径一路爬升,越往上,心胸愈明朗,视野愈开阔。抬望高处厚重坚固的堡墙和古朴庄重山门,墨色浑厚的“卦台山”三字赫然悬在山门正上方。
怀着敬仰之心进山门,山巅宽敞平整,建筑群落布局井然。正中的伏羲大殿古朴而庄严,古旧的飞檐,长满瓦苔的殿顶、殿旁的盘虬参天的古柏,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大殿正中塑有全身贴金、身着树叶的伏羲大像一尊;右侧塑一振翼欲飞,造型奇特的龙马;左侧有一八卦图,讲述着龙马负图自河中出的古老传说,让人顿生敬仰崇拜之情。我们为人宗敬了一柱香,缭缭香烟飘升满殿,我们的血液和灵魂己追寻到那上古,汇入那生命的源头!
牌楼、钟楼、午门、古楼、戏楼等远望近观,粗略赏观,印象已模糊。然一群懵懂少年站在残败的古墙远望四周的情景却还得真切。
站在山巅南望,卦台山犹如一只巨型龟背,头颈延入南部起伏的山岭,三面被渭水绕过,西迎渭水送夕阳,北眺葫芦河迎午阳,东望二水迎朝阳。龟背山体独立,三面危崖临河而立,古柏林与各种野草布满崖壁,郁郁葱葱,妆点得这龟背灵动而傲然不群!画卦台隔河相望有龙马山,山上有龙马洞,相传为龙马送"图"之处。所谓“河出图,洛出书。”人皇受河图启发,不禁灵机触动,在卦台山上创画了“天、地、水、火、山、雷、风、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符号,卦台山由此而得名。
站在山顶东望,三阳之川紫气缭绕,群山环拱,万木峥嵘,二水绕川,沉淀了富饶丰足的两岸土地,滋养了勤劳朴实的一川子民。瞧,那满川黄绿交错排列齐整的彩锦,正是那无数双巨手画就的三阳川春之图。
半日之游,体虽空乏,然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己满山,意已溢川。在稀疏的游人香客丛中,我们相拥下山,慨叹着沿路返回!
深秋的季节,渭南镇最富诗意。且不说满川的玉米成熟,农民们忙碌收获,金黄的小山挂满院子,整筐整车的大白菜青萝卜运来运往。单说说那被初霜点过的满川柿林,挂满枝头繁密的果子挤在一起,象淘气孩子们的小脸蛋,压得黄叶褪尽的枝条沉甸甸地,生怕被秋风不小心一吹,吹折了树枝!
漫步田埂林边,踏着沙沙作响的满地树叶,你可以伸手一摘,尽情品偿那脆生生的、甜中带涩的美味,但你绝不能装进衣兜,那时你早就懂!
当然校园里不多的几棵柿树上的果子,你可以相约同舍,趁着月光最亮的夜半时分,悄悄地摘些解馋,但一定记得给别的同学也分享一些。
国庆假期,渭南集镇上提前买上些果农酱好的柿子,干脆的甜,没有些丝涩味,一毛一个或一块钱十二个,两三块钱的特产礼物,足让全家人享几天的口福,现在想起来,是多么的廉价啊!
校门囗的陇海铁路线 同窗情浓四年的师范生活,必定还有许多大书特书点,如班主任熊老师,文选与写作师老师,化学吕老师,物理李老师,生物李老师,哲学李老师,音乐魏老师、房老师,体育蔡老师。还有各种兴趣班,文学会,思辩会。还有自诩为“西北狂人”的杨连志慰问老山前线将士回来,到我校演出场景;八九年防震抗震,恶作剧同学半夜楼道滚铅球,惊散整楼男生,害得一位从二楼窗口跳下,险出人命情景;晚饭后,校门南陇海铁路线轨道上散步,险撞火车的情景,还有同桌的你。渭南镇的大麻子、酿皮儿,校门口的小卖部,修鞋匠球球,无数的故事点,沿记忆的涟漪漾开去,点点滴滴,化作人生无价的阅历!
最后说说八九届的好运儿,赶上全省中等师范标准化验收评估,赶上八九年间断性防震抗震,赶上八九学潮,赶上毕业全省统考!不知老伙伴们还记得否?
最难捱的莫过于毕业统考几十个人挂科,相送别人,挽留自已,一张薄纸,难拿在手!泪眼作别,相聚无期!
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啊,那些再没谋过面的师者、同学们,真想你们!
天水第二师范学校1973年建校,2000年并入秦州区七里墩的天水第一师范,合称为天水师范后,经历了二十七个春秋,为陇原培养了数万名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随时代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已完成了她的历史和时代使命,如今已改制成中等职业学校!
惜哉?痛哉?哀哉?
回忆罢,诌七律一首作结:
三阳之川二水开,八卦肇始一画来。
东望麦积松掩翠,南慕秦州云霞彩。
柿红满树寒霜催,誉满陇原严师培。
三十三年梦不断,一朝得真颜开怀。
2018.11.7凌晨
2005年版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