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随想
文/YL重新出发
说起春节晚会,无疑,它已经成为中国百姓,大年三十的一道重要“年夜饭”。
回顾1983年的第一个春晚,是由赵忠祥、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主持。从除夕的20点开始,时长278分钟。晚会邀请了艺术家表演节目,给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场欢乐、喜庆、祥和的艺术盛宴。
那时条件有限,李谷一在晚会上连续唱了六首歌曲,是春节晚会上演唱曲目最多的歌手。
据刘晓庆回忆,她1983年主持春晚时,并没有合适的衣服,都是自己准备。虽然粗糙,但却给中国百姓奉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并一直延续至今。
从1983年到2020年的,走过37个年头。
春晚,已经成为中国百姓过年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大餐”,如果你没有看春晚,大年初一都不好意思出门去拜年。
春晚的精彩节目和金句,会成为这一年的话题和口头禅,直到下一个春晚。
如果把第一次春晚比喻为朴实无华的璞玉,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充满幻想和期待。那么37年后的春晚,就是历经历练,精心雕琢,美轮美奂的玉髓。
但是,为什么每年的春晚都会被吐槽呢?是春晚的节目不够精彩?还是艺术家不够优秀?还是导演不给力?还是舞台效果不够炫?
其实都不是,而是我们中国百姓的审美标准提高了,他们想要的更好,期待也就更高。
这一点不难理解,去问问60年以前出生的老人,他们童年和青年时过春节,都能吃到什么?
那时,过春节能吃上一顿饺子,吃上一顿红烧肉,吃上糖果和瓜子花生,再能放上一串鞭炮,就已经很满足了。
但,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对于现在的中国百姓,吃上一顿饺子,那是随时随地就可以办到的,只要你想,都不用自己动手,上网点一点,可口的外卖就会送到家。
说着春晚,却拐到吃上了。其实,视觉盛宴,也是同样的道理,从最初的璞玉到精雕细琢的玉髓 ,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不是我们的导演不用心,也不是我们的演员不努力,而是我们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对春晚的期待也提高了,所以,每次看过春晚后,总觉得差那么一点点。
但,却不影响我们春节的年味儿,那种无论多远,也要回家过年的愿望,那种一家人其乐融融吃年夜饭的情景,还有自己亲手烹饪的一桌桌好菜。
而春晚,就是团圆年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