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大肚小:被高估的不止是胃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饥肠辘辘的时候,觉得自己饿得能吞下一头牛,目之所及的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光芒,然而大快朵颐之后,看着被剩下大半的饭菜,感慨自己又一次高估了胃口,心想下次一定不要再这样浪费。可是,下一次,饥饿的你还是会在超市买下过量的食物,甚至排队付款时还在想是否有必要再添点,担心自己高涨的食欲不够被满足。
《千与千寻》剧照我们大多数时候,很清楚自己的感受:我们想要,我们得到,于是我们满足且快乐。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并非像自己以为的那样了解自己。比如:减肥或戒烟的人常常高估了自己的行动力,买彩票的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幸运指数,热恋中的人通常觉得自己会比其他人有着更可靠的亲密关系,而热衷买醉的人大都觉得自己离酗酒成瘾还差着很远的距离......乐观主义是指人们对事物保持积极的态度,而上述这些由于过于乐观而略显自负的盲目态度,则被称作虚幻的乐观。
虚幻的乐观为我们营造了即时快乐的心态,但却让我们在决策和行动的时候,显得不那么明智。人生中会面临许多或大或小的决定,其中也包括我们对未来的很多预测:和这个人结婚能一辈子幸福吗?选择这份工作会有长足发展吗?一个长长的休假会让我们得到极大的放松吗?现实的答案是:很多实际发生的结果都未能如预期般长效美好。
在一项调查中,137对婚姻里刚好有一半是以离婚告终,然而这些人在当初领取结婚证时,绝大多数都认为自己将来离婚的可能性是零(Baker & Emery)。另一项报告中,发现性活动比较频繁而不愿坚持避孕的女大学生认为与其他同学相比,自己不大可能意外怀孕(Burger & Burns),显然,这些盲目乐观的自我认知有点自欺欺人,但也充分表明:我们并不是一个好的预言家,我们通常都高估了当下想要的东西所能带来的快乐。这种天性的乐观,让我们会错失对未来风险的防范,就像是那些在期待翻盘的过程中被套牢的投资者,并没有等来“自我实现的预言”。心理学家建议,适度的“防御性的悲观”可以将我们从虚幻的乐观中拯救出来。也就是成语所说的未雨绸缪——预见问题的发生并做有效的准备。生活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撑希望,同时也需要适度的悲观心态来保持理性的思考。
其实,我们不仅会高估“得到”带来的快乐,同样的,也会高估“失去”带来的痛苦,一个遭遇车祸事故受伤残疾的人,最初可能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完了,但随后六个月的追踪调查,却发现六个月后的他,在情绪上早已恢复了常人状态。我们高估了消极事件带来的影响,却忽略了自身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
大脑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聚焦幻觉”的假象,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幻想某件事的影响和效用时,我们常常会夸大这种影响:在快乐时,我们会放大快乐的效用,而在悲伤时,则认为沮丧会一直蔓延。富兰克林说“世界上有三样东西极其坚硬: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方面,我们一直都像个陌生人,也许下一次饥饿的时候,可以试着放慢下来,不要急着被菜单上诱人的美味所诱惑,从一餐饭开始,给自己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